第306章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306章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第306章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1 / 1)

卷首語

《吳史?職官誌》載:"巡按禦史還朝,必齋戒三日,具衣冠,備文牘,以候聖裁。"德佑十年十月,朔風裹挾著太行山脈的砂礫,撲打在謝淵回京的車輿之上。車中七十二箱宗卷以浸蠟桑皮紙層層包裹,封條上的紫銅印泥在顛簸中龜裂出細微紋路,恰似他在山西查案時層層剝開的真相裂痕。當晉王蕭泓的暗衛在驛道揚起煙塵,這場始於潞安驛站蠟模案的追查,終於在回京路上,與泰山封禪大典的籌備暗潮交織,演變成關乎社稷安危的生死博弈。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大吳德佑皇帝泰山封禪奏表

維德佑十年十月中旬吉日,嗣天子臣桓,敢昭告於昊穹高上帝、東嶽岱宗之神:

粵稽上古,封禪大典肇於《尚書》,成於《管子》,蓋以聖人膺天命、致太平,必升中於天,告成於地,此萬古不易之常經,百王相承之钜典也。溯我大吳開國,太祖神武皇帝蕭武,龍興淮泗,仗劍而拯黎元;鳳起江左,揮戈以靖寰宇。斬蛇起義,膺赤伏之符;逐鹿中原,受玄圭之錫。劃疆宇而分星野,定禮樂以正乾坤,製《皇明祖訓》以垂萬世,創《大吳會典》而範百僚。自此金甌永固,玉燭長調,此誠上天眷命,肇啟我大吳億萬年無疆之祚也。

隱宗建寧皇帝蕭炆,承祧繼體,紹述先猷。仁風初扇,澤被黔黎;德政方敷,恩覃海宇。雖天命不永,而正統攸歸;年壽弗遐,而典章具在。其守成之規、愛民之念,猶日月之照臨,為後世立承平之基,樹帝王之範。

世宗永興皇帝蕭玨,撥亂世而反正統,廓氛祲以清寰宇。北逐殘元於漠北,犁庭掃穴;東靖海寇於滄溟,破浪安瀾。遷都建業,展經綸而拓鴻圖;革故鼎新,施德政而新庶績。威棱震乎殊俗,聲教訖於八荒,實乃中興令主,丕振祖業之光。

世祖元興皇帝蕭耀,繼文纘武,道洽功成。八紘一宇,光被四表;九域同風,德化萬方。興水利以厚民生,勸農桑而豐倉廩;通西域而開絲路,輯蠻夷以靖邊疆。元興之治,物阜民安,河清海晏,號稱極盛。誠所謂“祖業重光,皇圖永固”,巍巍乎與日月爭光矣!

光哲宗泰昌皇帝蕭震,仁孝傳家,敦本務實。息乾戈而修文德,養民力以固邦基;崇儒學而正士風,興教化以明人倫。泰昌之世,四海晏然,九州寧謐,承前啟後,實為社稷之楨乾,宗廟之棟梁。

孝宗永熙皇帝蕭睿,至德淵深,純孝格天。守成憲而不愆,垂懿範以作則。輕徭薄賦,惠政遍於寰區;減膳撤樂,仁心孚於黎庶。興水利而田疇沃,倉廩實而知禮節;肅吏治而朝綱振,官守廉而天下平。永熙之化,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號稱郅治,允為盛世之楷模。

臣桓,幼承庭訓,早沐聖恩,嗣守洪緒,臨禦宸極。然遭際多艱,國步維艱,賴祖宗之靈,得複正天位。踐祚以來,夙興夜寐,戰兢惕厲,惟恐弗克負荷。思承先誌,以紹前烈:攘外侮而固金湯之險,清內奸以肅朝廷之綱;興廢舉墜,振敝起衰,欲追三代之隆,複唐虞之治。今者,四夷賓服,九域鹹寧,嘉禾屢生,醴泉時出,景星耀彩,慶雲呈祥,此皆列祖列宗之庇佑,昊天上帝之垂慈也。

臣聞《禮》雲:“因名山升中於天,告厥成功。”又曰:“王者功成治定,必告天地。”封禪之舉,非徒誇功伐、炫威德,實所以答天地生育之恩,報祖宗庇佑之德,順民心,合天意也。臣敢率百僚,謹奉玉牒金冊,登東嶽而告成功,薦犧牲,陳幣帛,備法駕,奏雅樂。伏惟神隻,鑒此丹忱,歆此明禋,佑我吳祚,曆千萬祀而不替;保我疆土,亙億萬年而常新。使江山永固,如泰山之安;黎庶鹹寧,若東海之壽。四夷賓服,萬方來王,共效華封之祝,同歌天保之章。

謹奉玉冊,恭行大禮,惟神饗之!

德佑十年十月中旬吉日

嗣天子臣桓謹奏

德佑十年十月初十,官道上的積雪被車輪碾成薄冰,謝淵的車隊正以五列縱隊緩緩向京城行進。車轅上七十二箱宗卷用浸過桐油的玄色油布遮蓋,箱角銅鎖與封條嚴絲合縫——那是按察司專門定製的"魚鱗封",每道蠟痕的走向都經過三重校驗。謝淵坐在首輛騾車中,膝頭攤開《巡晉奏報》副本,指尖在"晉王分潤鹽稅"的朱批上反複摩挲,案幾上的《大吳會典》正翻開至"巡按歸程規製"卷,泛黃紙頁間夾著半張泰山封禪儀軌圖。

巳初刻,井陘關城堞在鉛灰色雲層下若隱若現。謝淵掀開輿簾,見二十騎鎮刑司緹騎一字排開,為首百戶靴底的紅膠土與晉王府密道的土壤成分完全吻合。他將《會典》卷三十二按在冰涼的車軾上,指尖劃過"非三法司會勘不得截留宗卷"的條文,車軸突然發出三聲悶響——玄夜衛的緊急示警,意味著前方五裡處有伏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大人奉旨還朝,"鎮刑司百戶抱拳道,"晉王殿下聞泰山封禪需核地方刑案,令末將..."

"泰山封禪乃國家大典,"謝淵截斷話頭,反手扣住車軾上的銅製關防,"《封禪儀軌》載:"諸侯不得乾預祭天事宜。"你手中火票,"目光掃過對方攥緊的文書,"蓋的是晉王私印而非宗人府關防。"他抽出宗卷最末一箱的《通關文牒》,"昨夜在固關所蓋"山西按察司"印,"指尖點在朱砂印泥,"與你靴底紅膠土來自同一礦脈——該礦脈,"聲音陡然冷冽,"正是晉王府私采之地。"

百戶的喉結滾動兩下,手按劍柄卻不敢出鞘:"封禪在即,晉王憂心..."

"憂心便私調緹騎?"謝淵突然展開半幅《鹽引勘合簿》,邊緣焦痕與潞安驛站火場殘留物完全吻合,"你身後騎士披風的織紋,"目光掃過對方身後,"與《宗人府造辦處名錄》記載的晉王親衛一致。"他壓低聲音,"需要我出示刑科給事中關於"宗藩私設刑堂"的彈劾疏麼?"

當夜,車隊宿於平定驛站。謝淵在燭下比對兩份供狀,鹽運使李正的血手印在黃紙上映出暗紅陰影。書吏陳實捧著新炙的胡餅推門而入,袖口沾著的蜂蠟碎屑在火光下泛著微光——那是晉王府蜜坊特有的鵝黃色蠟漬。

"這是晉王府專用的蜂蠟?"謝淵突然抓起陳實的手,"你替晉王傳遞密信多久了?"

陳實撲通跪地,胡餅滾落炭盆:"大人明察!小的被逼無奈...半月前晉王長史說,泰山封禪的玉冊需要..."

"需要偽造"德佑帝禦寶"蠟模?"謝淵抽出《驛丞密信》副本,"趙德用供稱,你每月初五送的不是賬本,"指腹劃過"玉牒尺寸、印紐樣式"等字跡,"是泰山封禪玉冊的規製圖。"他指向陳實衣領內側的燙疤,"這道熔蠟灼傷,"聲音和緩卻如刀鋒,"與潞安驛站熔鑄假印時的傷情一致。"

窗外傳來馬匹噴鼻聲,車轅處突然響起指甲刮擦聲——玄夜衛示警鎮刑司暗哨已包圍驛站。謝淵吹滅燭火,反手扣住陳實脈門,貼耳細語:"泰山封禪玉冊此刻正在泰安府庫,"指尖在對方掌心寫"玉牒"二字,"晉王想在玉冊刻辭中混入元興帝舊號,你若供出刻模匠人,便是戴罪立功。"

十日辰初,車隊行至沙河渡頭。謝淵見漕運使王順親自守在渡口,其腰間玉牌編號與《晉王府護衛名錄》的"暗樁"序列完全吻合。他故意踢翻一箱宗卷,露出底層的《稅糧實征冊》,泛黃紙頁間掉落半張字條,上有"封禪糧餉改道太原"的密筆。

"王大人可知,"謝淵蹲身撿拾賬冊,指尖劃過"平陽府虛報三千石麥稅"的改筆,"墨跡比底色新三個月——與泰山封禪籌備處申領的朱砂墨同一批次。"

王順的瞳孔驟然收縮:"謝大人說笑了,這是..."

"說笑?"謝淵突然翻開《戶部則例》,"永熙朝定例,稅冊塗改需三方畫押。"他指向賬冊空白處,"此處隻有布政使印,"又抽出同期《封禪糧餉清單》,"而泰山封禪的糙米征調,"指尖劃過"太原府多報兩萬石"的記載,"卻用了相同的布政使印——"他冷笑一聲,"王大人是想將災民賦稅充作封禪糧餉,再私吞差價?"

漕運船工突然集體騷動,謝淵瞥見有人往河中投火油,油花在水麵蔓延的軌跡,竟與晉王府私鑄假幣的熔模紋路相似。他反手按住王順要掏兵器的手,在其耳邊低語:"你船上的"糧食","指了指鼓脹的麻袋,"實則是晉王私鑄的"元興通寶","又亮出《內承運庫密報》,"去年冬天空船往返,"指尖劃過"載蠟模八百斤"的記錄,"是要在泰山封禪時,用假幣替換祭天金冊吧?"

十月十五申時,車隊終於望見京城阜成門。謝淵整肅烏紗帽,見吏部尚書王翱的次子王景帶著二十名考功司吏員等候在城門下,其手中《考成簿》的封皮用了隻有宗藩才能使用的明黃錦緞,邊角繡著半枚模糊的"元興"暗紋——那是泰山封禪舊製的徽記。

"謝大人勞苦,"王景笑道,"家父已在吏部備下洗塵宴,順帶商議泰山封禪的..."

"商議如何在《考成簿》中抹去晉王罪證?"謝淵打斷對方,目光落在"糾劾得宜"四字上,墨跡下隱約可見"封禪失察"的底紋,"你三月去山西,"甩出《晉王府分贓記錄》,"住在晉王府彆莊七日,"指了指"收受賄銀五千兩"的記載,"期間簽發的三張"公差符驗","敲了敲符驗上的裂痕,"與泰安府庫丟失的封禪玉冊印模出自同一刻刀。"

王景的笑容凝固:"謝大人血口噴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血口噴人?"謝淵扯開官袍內襯,露出山西百姓的聯名書,三十七枚朱砂指痕按在"懇請徹查封禪糧餉"的末尾,"這些手印的主人,"聲音提高,"是被王大人庇護的貪吏,將他們的救命糧充作封禪糙米的災民!"他望向城頭飄揚的"德佑"大旗,"今日若不能將宗卷呈於陛下,我便在這阜成門前,"目光掃過圍觀百姓,"當眾宣讀晉王如何偽造封禪玉冊,妄圖用元興舊號混淆天命!"

片尾

戌初刻,七十二箱宗卷暫存於都察院庫房。謝淵站在午門外,望著泰山方向的夜空,封禪大典的燔柴青煙正飄向帝京。他摸了摸袖中陳實供出的封禪玉冊刻模草圖,邊角處"元興帝璽"的筆痕尚未乾透——這張薄紙,即將揭開晉王借封禪謀逆的真相。

鎮刑司的燈籠從西華門方向飄來,謝淵知道,晉王的下一步必是趁封禪大典動手。但當他看見內官捧著德佑帝的加急手諭走來,"著謝淵速查泰山玉冊"的朱砂大字映在漢白玉上,心中的巨石終於鬆動。他望向遠處的紫禁城,想起在山西收到的密報:晉王已派死士混入封禪樂舞生——這場關乎王朝正朔的較量,終將在泰山之巔,與他的宗卷核查同時抵達高潮。

卷尾

太史公曰:觀謝淵巡晉還朝,方知封禪大典非獨祭天,實乃政爭之鏡。晉王蕭泓借籌備之名,行篡逆之實,妄圖以玉冊刻辭混淆正朔,用漕運糧餉中飽私囊,其心可誅;吏部王翱父子借考成之權,改文書、護黨羽,欲將封禪盛事變為遮羞之布,其行可鄙。然謝淵以《會典》為甲,以實證為矛,於井陘關前識破調兵詭計,在沙河渡頭揪出假幣陰謀,終使封禪陰謀昭然若揭。其查案之術,上合《周禮》祭統,下契《刑名要錄》,每一步皆循典章,每一語皆據律法,直追古之良吏之風。夫泰山封禪,祭的是天地,守的是民心。謝公此舉,護的不僅是七十二箱宗卷,更是大吳王朝的天命正朔——正如泰山石敢當,雖經風雨侵蝕,終立天地之間,鎮邪扶正,永不傾頹。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讓師尊扶牆,師姐為我癡狂 重生80,我靠懂獸語征服絕嗣京少 滿級大佬重生,白眼狼徒弟全慌了 多子多福,老祖我苟一點怎麼了 春衫亂 侯門 穿書七零小嬌媚,絕嗣京少寵上天 綜穿偶像劇,從花非花霧非霧開始 我的心路與腳步 婚夜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