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385章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

第385章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2 / 2)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代王的長史想奪回地圖,林縛卻故意將圖打翻在酒液裡,更多的瓦剌文在酒液中顯形,連成"七月初七,黑風口會師"的句子——那正是去年瓦剌大舉入侵的日子。

林縛在整理散落的圖卷時,發現羊皮背麵有處夾層,裡麵藏著一張小紙條,上麵用朱砂寫著"每處中轉站,留十石糧、五副甲"。字跡與代王的親筆批示如出一轍,那是給瓦剌的"補給清單"。

"王爺倒是周到,"謝淵將紙條拍在圖上,"連敵寇的糧草、軍械都替他們備好了。"代王的臉在燭火下扭曲如鬼,他沒想到這藏了三年的秘密,會被一杯酒液揭開。

兵部尚書突然癱坐在地,紙條上的"五副甲",正是去年軍械庫失竊的數量,當時他報的是"鏽蝕銷毀",實則通過代王府馬隊送給了瓦剌。

林縛從袖中掏出一份供詞,是甘肅鎮清水驛驛丞的筆錄:"代王府馬隊每月初三必到,"供詞上寫著,"他們不換馬,隻換令牌,將"采辦"令牌換成"瓦剌商隊"的通關牒,換完就走,前後不過一刻鐘。"

謝淵的指節叩著供詞:"這就是為何瓦剌商隊總能順利入關,"他望向代王,"因為他們用的是王爺給的"通行證"。"代王的侍衛突然拔刀,卻被玄夜衛按住,刀鞘上的飛鷹紋在燭光下泛著寒光——與瓦剌細作的腰牌標記相同。

通政司參議突然站出來,從懷中掏出代王與瓦剌首領的往來書信,信中說"商路已備妥,七月初七如約"。"這是去年截獲的,"他的聲音發顫,"怕遭報複一直沒敢交,"頓了頓,"信裡的商路圖,與王爺獻的一模一樣。"

代王指著他罵"偽造",參議卻亮出信封上的火漆——那是代王府的專用印泥,與都察院備案的"代王親啟"信件火漆完全一致。"火漆摻了宣府特有的朱砂,"謝淵補充道,"全天下隻有王爺的印泥如此。"

謝淵拿出甘肅鎮總兵的密信,信中說"代王府馬隊多次阻撓邊軍巡查黑風口",甚至在去年六月打傷了試圖盤查的哨兵。"總兵怕得罪王爺,"謝淵的聲音帶著沉痛,"隻能忍氣吞聲,直到上月戰死沙場,才托人將信送出。"

總兵的死訊上個月剛傳到京城,朝廷追封他為"忠勇伯",卻不知他是因發現代王通敵才遭報複——戰死那天,他本要帶著馬隊通敵的證據進京。林縛的拳頭攥得發白,那位總兵是他的同鄉,曾教過他騎射。

被押解到京的泰和號掌櫃,在商路圖前終於認罪:"是代王讓我們在中轉站接應瓦剌人,"他的指甲摳著地麵,"每次交接都給我們三成利,鎮刑司的馮指揮使說,出事有他兜著。"

他還供出,去年七月初七的入侵,代王府馬隊提前三天就在黑風口埋下了乾糧和水,瓦剌騎兵靠著這些補給,才能在邊軍察覺前突襲成功。"那些補給清單,"掌櫃的聲音嘶啞,"都由長史簽字畫押。"

代王在鐵證麵前仍不死心,指著商路圖大喊:"一張圖說明不了什麼!"謝淵卻將七處重合點的土壤樣本、馬隊留下的蹄印拓片、瓦剌人的供詞一一擺在圖上,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王爺還要看什麼?"謝淵的目光如刀,"要不要請瓦剌首領來對質?"代王的臉色慘白如紙,他知道瓦剌那邊早已約定"事泄則棄車保帥",此刻絕不會認賬,但這些證據已足夠定他的罪。

兵部尚書突然跪地求饒,說願意指證代王,以求從輕發落。代王狠狠瞪著他,罵道:"你這反複無常的小人!"卻忘了自己當初就是用高官厚祿拉攏對方的。

代王突然看向謝淵,語氣軟下來:"謝大人,隻要你放過本王,"他的指節叩著案上的玉如意,"宣府馬政的肥差給你,再加黃金千兩,如何?"

謝淵冷笑:"王爺覺得,都察院的獬豸補子,"他指了指官服,"是能用黃金買的?"代王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突然發瘋似的撕扯商路圖,卻被林縛按住,碎羊皮在他手中飄落,像一群絕望的蝶。

左副都禦史趁機撇清關係,說自己"從未參與",卻被謝淵拿出的"分贓記錄"堵住嘴——他去年從代王那裡分到的戰馬,足足有五十匹。

玄夜衛的腳步聲在暖閣外響起,謝淵亮出都察院的"拘押令":"代王蕭灼,涉嫌通敵叛國,"他的聲音朗朗,"即刻收監,聽候三司會審。"

代王被押走時,突然回頭盯著商路圖,嘶吼道:"那不是商路,是活路!"活路?謝淵望著圖上蜿蜒的紅線,那分明是用邊軍鮮血染紅的死路。林縛將散落的圖碎片一一收起,他要把這些碎片拚好,作為呈給陛下的最後一份證據。

三法司在都察院大堂會審時,商路圖的複原件被掛在正中,七處重合點用紅圈標出,旁邊擺著對應的證據。代王在鐵證麵前終於低頭,承認"為多獲戰馬,與瓦剌約定借道,後被脅迫通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謝淵卻拿出他與瓦剌首領的密約,上麵寫著"事成後割宣府三城為謝",戳穿了他"被脅迫"的謊言。最終,代王被判"削爵賜死",涉案的兵部尚書、左副都禦史等官員,或斬或流,朝堂為之一清。

林縛在整理卷宗時,將商路圖的碎片裝裱成冊,取名《罪路圖》,警示後人商路不可私借,邊防不可鬆懈。

謝淵奏請重新勘定茶馬古道,廢除代王私拓的七處"中轉站",改由邊軍、都察院、戶部三方共管,每處關卡都設"三堂會審"的盤查製度。"商路即國脈,"他在奏折中寫道,"脈通則國興,脈阻則國危,斷不可假手私人。"

德佑帝準奏,命林縛主持商路整改,他沿著當年的路線巡查,在七處重合點立碑,碑上刻著"邊患源於內奸"六個大字,碑後列出代王通敵的罪狀。

謝淵建議對宣府、大同、甘肅三鎮的邊軍進行換防,避免將領與地方勢力勾結。德佑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換防後的邊軍在黑風口等要地增設崗哨,馬隊過關需持"三衙會簽"的文書,再無"代王府免檢"的特例。

林縛在黑風口的新崗哨前,看見邊軍正在查驗一隊晉商馬隊,馬夫們規規矩矩地出示文書,再沒有當年的囂張。崗哨的石牆上,掛著《罪路圖》的摹本,每個哨兵上崗前都要默記上麵的教訓。

片尾

朝廷在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設立"官市",由都察院派禦史監督,瓦剌商隊需持"明符"邊軍簽發的通行證)、"暗符"玄夜衛的防偽印記)才能入關,交易全程記錄在案。

謝淵在巡查官市時,看見瓦剌商隊的馬夫與中原商販用手語交流,氣氛平和。他想起代王的《罪路圖》,歎道:"商路本無善惡,善惡在人。"林縛在一旁補充:"就像這圖,既可藏奸,亦可興邦。"

官市的石碑上,刻著謝淵題寫的"互市以信,守邊以忠",成為新的商路準則。

甘肅鎮的百姓重新回到黑風口附近居住,他們在當年的中轉站舊址開墾荒地,種上莊稼。老人們說,自商路整改後,瓦剌再沒來襲擾過,夜裡能聽見的,隻有茶馬古道上的馬鈴聲,清脆而安寧。

林縛在黑風口遇見一位放羊的老漢,他的兒子就是去年戰死的哨兵。老漢指著新立的崗哨:"現在好了,路歸朝廷管,賊寇進不來了。"他的羊圈,就搭在當年馬隊藏糧的山洞旁,洞裡的糧食早已被邊軍運走,隻留下淡淡的麥香。

那幅引發風波的商路圖,最終被收入史館,旁邊附著重合點的證據說明。《大吳史》在記載此事時寫道:"德佑十六年,代王私拓商路通敵,謝淵以圖為證,誅奸佞,整邊備,茶馬道複歸正途。"

史館的史官在圖旁題注:"一圖可亡邦,一圖可興邦,在人不在圖。"這句話,成了後世治理邊地的至理名言。

邊軍的馬隊經過古道時,會在槐樹下歇腳,老兵們給新兵講代王通敵的故事,指著槐樹說:"這些樹,是用奸臣的骨頭喂大的,要記住教訓。"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像在重複謝淵的話:"商路即民心,守住路,就是守住民心。"

卷尾

《大吳史?邊防誌》載:"茶馬古道之險,不在山高路遠,奸人借道。德佑之變,代王以商路圖通敵,幸得謝淵察其奸,七處重合終成鐵證。"夫圖者,器也,用之正則利國,用之邪則禍民。後世治邊者,必親驗商路、嚴查通牒,皆以代王為戒。宣化的風,年複一年掠過古道,吹老了槐樹,吹淡了血痕,卻吹不散圖上那七處紅圈——那是刻在王朝邊防上的警示,永遠提醒著後來者:防外必先安內,守邊必先正心。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想吃絕戶?重生千金直接掀桌 魔寢血咒之我的前世是伏羲 末世商店:賺夠一百億就複活 我靠擺攤賣美食,成了罪犯克星 狂龍戰梟 末日下的白毛醫生 禪宗故事 我是MVP,塔科夫商人是躺贏狗 掀桌!嗩呐一吹,瘋批閃亮登場 盲盒開掛驚豔八零,霍團長晝思夜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