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德佑帝蕭桓諭兵部戶部內閣五軍都督府邊事詔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18章 德佑帝蕭桓諭兵部戶部內閣五軍都督府邊事詔

第18章 德佑帝蕭桓諭兵部戶部內閣五軍都督府邊事詔(1 / 1)

卷首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一夜,乾清宮的燭火燃至天明。德佑帝蕭桓身著常服,伏案於禦案前,案上堆疊著北境五鎮、南疆二省的邊報,十封急奏的朱批“急”字已被指尖摩挲得發亮。左都禦史謝淵的《南北異動關聯請徹查折》攤在中央,“北元狼旗信物”“築壘形製相似”等字樣旁,朱筆圈注密密麻麻。三更時,他取過大同、諒山輿圖,以紅筆連線北元屯兵點與南越築壘處,兩條弧線在輿圖上遙遙相對,如兩把懸頂的利刃。漏刻滴答,殿外寒風吹動宮燈,燭影搖曳中,皇帝的鬢角又添了幾縷霜白——這夜,他未換衣、未進食,隻反複研核奏折,直到晨光染亮禦案上的朱批:“邊事為重,不得延誤”。

德佑帝蕭桓諭兵部戶部內閣五軍都督府邊事詔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破題

邊塵驟起南北庭,宵旰憂勤問戍情;文武諸臣宜協心,速籌禦寇固邊城。

承題

朕臨禦二十七載,未嘗敢輕邊事。自八月以來,北境大同、宣府諸鎮,南疆廣西、雲南諸省,邊報絡繹,急奏十封,皆言北元南越蓄謀犯境。朕覽左都禦史謝淵所奏《南北異動關聯請徹查折》,附大同總兵周毅“請兵護關河”、廣西副總兵林策“南越屯兵犯邊陲”諸臣急報,徹夜未眠,研核輿圖,見北元十萬騎聚長城之外,營帳連綿三百裡;南越三萬兵屯諒山之陽,炮口直指憑祥城。南北相隔萬裡,異動卻若呼應,此非小警,關乎社稷安危,朕心實難安。

起講

朕聞“邊防者,國之藩籬;將士者,藩籬之乾”。我大吳自神武皇帝定鼎,永熙、元興諸帝繼統,皆以“守在四夷”為訓,歲撥軍餉三百萬,築衛所三百餘,養邊軍三十萬,未嘗令邊庭有一日之危。蓋北疆拒蒙古,則京師無虞;南疆控百越,則滇粵安枕,此天之所以限華夷,朕之所以保兆民也。今北元乘秋高馬肥,弓勁馬疾;南越值瘴消雨歇,水陸俱便,同時異動,其心叵測。若不早察早備,必蹈漢唐“邊患起於遲疑”之覆轍,朕何麵目對列祖列宗、對天下百姓?

入手

朕伏案三日夜,細覽謝淵所輯《南北異動曆年對比冊》:天順元年北元單擾延綏,南越未動;元興十年南越小擾憑祥,北元無跡;唯今秋,北境五鎮同日告警,南疆二省接踵急報,此等規模,百年罕見。核周毅奏“大同存糧不足一月”,見邊軍饑寒之迫;閱林策報“龍州火器朽壞”,知守禦器械之窮;更驚兩廣總督盧景密奏“南越持北元狼旗”——此旗乃北元皇室親授,非心腹不得持,二寇勾結之跡,已難遮掩。朕朱筆圈注“速查”二字,案頭燭淚已積寸許。

起股

茲特降旨,命諸臣分任其事:其一,兵部尚書李嵩即刻馳驛赴三邊總督府,會同總督楊一清、大同總兵周毅,核實戰報——需親至漠南查北元騎兵實數,驗築壘距長城遠近,審河西番部鎖南卓瑪動向,不得輕信諜報,需帶親曆畫圖回報,限九月二十日前呈覽,延誤者以軍法論。其二,戶部尚書王佐速調糧草十萬石、馬料三萬石,自通州倉經居庸關、宣府運抵大同陽和衛,另備糙米三萬石自梧州倉經潯江運抵廣西龍州,沿途驛站需增派驛卒車馬,押運官每日具報行程,朕將遣禦史巡查,若有私扣短少,立斬不赦。

中股

其三,內閣首輔張輔即刻召集次輔、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掌印官,於九月十三卯時齊集文華殿議事,議題三事:一議北元南越是否確有勾結,需據謝淵所附信物、盧景密報細究;二議南北兵力如何調度,京營是否可調、調多少,需核神樞營、神機營實額;三議糧草器械如何補濟,除已撥糧草,需另籌南疆火器、北疆冬衣之費。諸臣需各攜輿圖、賬冊,預擬策案,不得空言搪塞,朕將親聽議事。其四,五軍都督府掌印官趙暉即刻核查京營實有兵力,點驗戰馬、火器、甲胄數目,造花名冊呈覽,若需調兵赴邊,需明言將領人選、出兵日期,不得延誤。

後股

朕聞漢唐之世,邊患起於遲疑,亡於輕忽。漢武帝因“馬邑之謀”遲滯,致匈奴長驅入塞;唐太宗因“安西兵少”未補,致吐蕃陷龜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北元南越雖未大舉,然異動之跡已顯:北元遊騎越長城而掠邊民,南越兵卒架炮指關隘而挑釁,此非小寇,乃欲窺我疆土、擾我社稷。若諸臣仍循常例、避嫌怨、玩時日,朕必罪其“誤國”,雖勳貴亦不寬宥。大同為京師北門,諒山係南疆鎖鑰,兩地安危,即社稷安危,朕已命通政司設“邊報專遞”,日夜值守,諸臣有軍情要務,可直呈禦前,不必循常例。

束股

朕雖不敏,然知“民為邦本,邊為民安”。北境將士冒霜雪守長城,南疆軍民頂瘴癘護關隘,皆為保朕子民、守朕疆土。諸臣受朕厚恩,食朝廷俸祿,當以國事為重,摒棄私見,速籌良策。兵部核情要實,不容虛謊;戶部運糧要速,不容遲滯;內閣議事要明,不容含糊;都督府備兵要嚴,不容懈怠。朕之朱批“邊事為重,不得延誤”,諸臣當刻於心、踐於行。

收結

特諭:邊事為重,凡涉軍務,各衙門不得推諉,違旨者斬。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二禦筆

聖旨尾鈐“製誥之寶”玉璽,朱筆親批“九月十二夜三更擬詔,燭儘三枝,邊事緊急,諸臣共勉”,墨跡猶帶禦案檀香。)

卷尾

九月十二日清晨,通政司驛卒捧著聖旨疾行出宮,朱紅的封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兵部尚書李嵩接旨後,即刻換上戎裝,帶著幕僚馳向三邊總督府;戶部尚書王佐召集司官,在糧倉前清點糧草,車聲轆轆響徹通州;內閣首輔張輔連夜遣人通知諸臣,文華殿的燈籠提前掛起,案上已備好輿圖與賬冊。

乾清宮的燭火終於熄滅,德佑帝蕭桓望著窗外初升的朝陽,指尖仍殘留著朱筆的暖意。案上的邊報已被整理成冊,扉頁上他親筆寫下“早定大計,以安萬民”——聖旨已發,文武諸臣的行動即將展開,而這場關乎南北邊疆的博弈,在皇帝的徹夜憂思與第一道聖旨的催促中,正從禦案前走向朝堂,走向萬裡邊關。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鬥羅:絕世之永世曦光 誘她入京春 逆徒跪下!白月光師尊在清理門戶 一人之下:我的內景通萬界! 和離後,她成了修仙界第一人 大佬穿成假千金,係統每天哭唧唧 末世:我覺醒了SSSSS天賦! 我有道觀通異世 末世天災:我嬌養反派種田成大佬 鄉村神醫李大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