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鍾山未放朝雲散,奈此黃梅細雨何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422章 鍾山未放朝雲散,奈此黃梅細雨何

第422章 鍾山未放朝雲散,奈此黃梅細雨何(2 / 2)

“第三疏漏,土司之心難測。”謝淵未接他的話,轉身指向南疆輿圖,靛青標注的“龍州土司界”旁,他用指尖點了點,“廣西按察使司昨日遞入密報,龍州土司趙世榮接了調兵令,卻回文‘秋收未完,土兵散在田間,需半月方能集結’——這半月,足夠南越水師攻破欽州港了。”

他頓了頓,聲音更低沉:“去年鹽引糾紛時,趙世榮之弟趙世華曾遣人攜珍珠、象牙私通南越,玄夜衛截獲的密信至今存於詔獄署,信中‘若朝廷待我不公,當尋外援’字樣清晰可辨。雖未定罪,然土司心結未消。若南疆戰事膠著,趙世榮若按兵不動,甚至暗通南越斷我糧道,四萬京營深入瘴地,前有敵寇,後無援兵,恐成孤軍。”

“你!”李肅氣得後退半步,袍角掃過案邊燭台,燭火猛地歪斜,險些燒到輿圖邊角。“土司受我大吳冊封百年,豈敢私通敵寇?借他個膽子也不敢反!謝淵你羅織罪名,無非是想阻撓出兵,安的什麼心?”

“李尚書可敢對質?”謝淵目光銳利如刀,掃過兵部職方司主事劉平、工部營繕司郎中王瑾、玄夜衛指揮使石亨,“京營裁汰冊在兵部職方司,去年實裁五千,現存老卒三萬六,劉平主事親手造冊,可敢否認?烽燧修銀文書在工部營繕司,壓置三月有案可查,王瑾郎中掌印,可敢認賬?趙世華私通南越的密信,玄夜衛石亨指揮使親驗火漆,可敢舉證?”

話音剛落,站在文官列中的劉平猛地低頭,盯著靴尖不敢抬頭;王瑾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朝珠,喉結滾動似在吞咽;武將列中的石亨則轉身看向殿外,仿佛沒聽見這聲質問。三人的反應如無聲的證詞,在殿中彌漫的檀香裡,印證著謝淵所言非虛。殿內瞬間安靜,連燭火燃燒的劈啪聲都清晰可聞。

周倫忙打圓場:“謝禦史太過苛細!軍旅之事豈能萬全?老弱可充夫役,烽燧可邊戰邊修,土司可恩威並施,何必因細枝末節誤戰機?”

“細枝末節?”謝淵轉向周倫,“周侍郎可知,神樞營去年秋操,五千騎中能百步穿楊者不足千;神機營火器營演放,百門火炮炸膛十門,傷卒二十。此等‘精銳’調至北疆凍土、南疆瘴地,是送死還是誤國?”他從袖中取記錄,“這是上月巡查京營的記錄,有營官簽字,陛下可閱。”

趙武按捺不住,鐵甲鏗鏘:“謝禦史不懂兵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豈能憑賬冊論勝負?當年元興帝征漠北,京營亦是倉促出兵,終獲大勝!”

“趙將軍怕是忘了元興二十二年的教訓。”謝淵平靜回應,“那年元興帝遣丘福率京營三萬輕出,因馬匹瘦弱、糧草不足,至漠北即遭伏擊,全軍覆沒。事後查,正是兵部未核京營實情,虛報戰力所致。今若重蹈覆轍,誰來擔責?”趙武祖上隨丘福戰死,頓時語塞。

成山侯王通乾咳一聲:“依臣看,可調京營五萬,北疆三萬,南疆兩萬,既保京師,又援邊鎮,如何?”他想保家兵隨征撈功。

謝淵立刻反駁:“五萬亦不可。京營需守京師九門、皇城四門、內庫三倉,至少需留七萬。可調之兵僅五萬,分則每處兵力不足破敵,反成添油之局。不如依昨日之策,先調邊鎮援兵,修烽燧,補糧草,待查清敵情再定。”

“你分明是故意阻撓!”李肅氣得發抖,“鎮刑司魏公公昨日還說,邊民盼援兵如久旱盼雨,你卻遲遲不允,是何居心?”他抬出魏忠施壓——二人近期因京營糧草倒賣有勾結,巴不得速調京營渾水摸魚。

謝淵目光一冷:“李尚書敢提鎮刑司?臣正要奏報,上月大同糧道受阻,正是鎮刑司番役與糧商勾結,私扣冬衣三萬套倒賣,玄夜衛有密信為證,涉案者中就有兵部武庫司主事,與李尚書親隨有書信往來!”

蕭桓的指尖捏著那本藍布賬冊,指腹摩挲著頁邊禦史們鮮紅的畫押,目光掃過“神樞營馬瘦”“神機營彈缺”的字樣,又落在玄夜衛密報裡“趙世華私通南越”的朱批上。禦案下的手不自覺攥緊,指節因用力泛白——這些關乎國本的軍情,兵部竟從未如實奏報,若非謝淵核查,他險些被蒙在鼓裡。心頭的火氣如被檀香引燃,卻在出口時化作沉凝的威嚴。

“李尚書所奏調京營十萬,著暫不議。”蕭桓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大殿,每個字都像落在石板上的重錘,“京營乃京師屏障,是護持宗廟、拱衛宮闕的根本,非萬不得已,斷不可輕動。”

他抬眼看向李肅,目光如炬,掃過他鬢角的冷汗:“你即刻帶職方司主事劉平,入神樞營、神機營逐營核查,點驗實有兵馬、甲胄、火器,三日內向朕呈詳實名冊,不得有一字虛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接著轉向周倫,語氣稍緩卻不容置疑:“周侍郎持朕手諭去工部,督辦烽燧修銀五萬兩,限五日內務必撥至大同鎮,若再延誤,朕唯你是問。”

最後看向趙武,鐵甲在晨光中泛著冷光:“趙將軍與廣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聯名遣使龍州,賜趙世榮彩緞二十匹、鹽引百道,曉諭利害,務必讓他五日內集結土兵援欽州,若土司遷延,你二人同擔其責。”

三道旨意層層遞進,每句都敲在要害上,殿中鴉雀無聲,隻有檀香在氣流中微微晃動。

李肅聽得渾身一顫,額頭的冷汗順著鬢角滑落,滴在緋色官袍的前襟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水漬。他張了張嘴,想辯解卻發現喉嚨發緊,最終隻能躬身伏地,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顫抖:“臣……遵旨。臣……臣必儘心核查,絕不敢欺瞞陛下。”

謝淵望著禦座上的皇帝,青袍在晨光中挺得筆直,他躬身行禮時,袍角輕掃地麵的聲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陛下聖明。”三個字帶著金石般的堅定,既是對決斷的認可,也是對前路的期許。

殿外的秋風穿過回廊,吹動簷角的銅鈴,“叮當”聲輕響,混著檀香漫過紫宸殿的金磚。蕭桓看著階下躬身的群臣,目光最終落在那卷攤開的輿圖上——長城的烽燧、南疆的土司地界,此刻都像是壓在他心頭的重擔。他知道,這道旨意隻是暫時穩住了陣腳,京營的虛實、烽燧的修繕、土司的心思,每一處都藏著未散的暗流,而這場關乎江山安危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片尾

殿中檀香浮動,蕭桓望著輿圖上的長城,清楚這場攻防之辯遠未結束。京營虛實、烽燧修繕、土司心思,每處都藏著暗流,而他必須在風浪中穩住舵盤。

卷尾

《大吳史?兵誌》載:“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三廷議,兵部請調京營十萬征邊,左都禦史謝淵以‘京營虛、烽燧破、土司疑’三弊駁之,引巡查冊、密報為證,辭鑿鑿如金石。帝納其言,止輕調京營,命核虛實、修烽燧、穩土司,兵事始入正軌。

論曰:‘兵者,國之利器,不可假人,更不可輕動。李肅之策,逞一時之勇,藏私弊之隙;謝淵之辯,守萬全之規,固根本之防。一爭一駁間,可見朝堂之明暗,國計之輕重。’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三,廷議暫歇,李肅回府後即焚毀書信,周倫密訪鎮刑司魏忠,謝淵則命禦史深入核查京營糧餉——暗戰,才剛剛開始。)”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養獸夫,揣萌崽,二殿下她逆襲啦! 半盞軼事 這個出馬仙有點der 被殺後,我穿成了九千歲 兒孫被換命?姑奶直播帶飛躺贏 我即是天神 諸天修行,我先知先覺 八零重生,逆襲老太腳踹倀鬼兒女 程石修仙錄 詭秘凋零我不朽,舊神逝而我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