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桓準奏,召見沈言:“你是謝太保的好下屬,也是大吳的忠良!好好乾,日後若再立戰功,朕還會升你的官!”沈言躬身:“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與謝太保的信任,守護京師!”
蕭桓下《京師固守詔》,頒行全國:“朕承祖宗基業,撫有萬方,京師乃社稷根本、百姓所依。近日有奸佞謀遷,欲棄京師、棄百姓,朕甚怒之!自今而後,凡言‘南遷’者,斬;凡謀遷叛逃者,誅九族!朕與京師百姓共存亡,誓守祖宗陵寢,誓保大吳江山!”
詔書貼在正陽門內,百姓們圍讀,歡呼雀躍:“陛下不遷了!咱們不用逃了!”周老漢德勝門鄉勇教頭)帶著鄉勇們跪在詔書前,喊:“陛下聖明!俺們定守住德勝門,不讓瓦剌來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吏部尚書李嵩正二品)借南遷案,考核全國官員,凡與柳成舊黨有牽連者,一律罷免;清廉能乾、主張固守京師者,優先升階。“柳成謀遷,是因吏治不清、舊黨未除,”李嵩對吏部侍郎張文正三品)說,“這次考核,要把‘忠君守土’作為首要標準,絕不讓奸佞再混入官場。”
張文道:“尚書放心,屬下已擬定考核細則,凡考核不合格者,絕不錄用!”
禮部尚書王瑾正二品)率官員去昌平陵寢祭告,奏明“南遷之謀已破,奸佞伏誅,京師穩固”。祭文裡寫道:“奸佞欲遷,帝怒誅之;忠良護土,民安業樂。先帝在天,可慰可安,大吳江山,永固永強。”
守陵衛總兵官孫山正四品)率守陵衛跪拜陵前:“先帝放心,臣定守住陵寢,不讓奸佞再擾祖宗,不讓瓦剌再犯京師!”
謝淵巡九門,每到一門,都要對兵卒們說:“陛下頒《京師固守詔》,與咱們共存亡!咱們要守好城門,不讓瓦剌來犯,不讓百姓受苦!”
在安定門,嶽謙從二品都督同知)對他說:“自從破了南遷之謀,兵卒士氣高多了,每日練兵都格外賣力。”謝淵點頭:“民心安,兵卒強,京師才能固——這是咱們守住京師的根本。”
瓦剌左賢王本想趁京師“南遷”之亂來攻,聽說柳成伏誅、蕭桓頒《京師固守詔》、九門防務加固,知道再無機會,遂率部退回漠北深處,還殺了主張攻京的將領,以示不再犯大吳。
秦飛把這事奏報蕭桓,蕭桓笑著說:“奸佞伏誅,京師穩固,瓦剌自然不敢來犯——這都是謝太保和眾臣的功勞!”
柳成、韓綜被斬於九門之前,曝首三日。百姓們路過時,扔爛菜葉、石頭,罵聲不絕:“奸賊!想遷南京,讓咱們當瓦剌的奴隸,該斬!”“殺得好!陛下不遷,咱們就能守著家了!”
謝淵站在德勝門城頭,看著柳成的首級,對沈言說:“這就是謀遷叛逃的下場——誰再敢背叛祖宗、背叛百姓,就會和他一樣!”沈言點頭:“大人放心,屬下定記住今日,絕不讓奸佞再謀亂。”
陳忠為防再有人私調糧,奏請完善《戶部調糧製》:“調糧千石以下,需戶部尚書、侍郎雙印;調糧千石以上,需加兵部勘合;調糧萬石以上,需奏請陛下禦批。”
蕭桓準奏,陳忠還在戶部設“糧餉督查科”從五品),專司調糧核驗,由沈言兼管沈言是兵部員外郎,兼管戶部科,體現跨部協作)。“沈員外郎,”陳忠道,“你熟悉柳成案,管糧餉督查,定能防奸吏鑽空子。”
張毅雖查辦了工部郎中趙安,卻也知道南京的長江天險需加固,奏請造舟百艘,加強江南江防:“陛下,京師固,江南也需防——造舟百艘,既能防瓦剌從江南偷襲,也能安撫江南百姓,讓他們知道朝廷重視江南。”
蕭桓準奏,周瑞率工部匠人去江南造舟,還派京營兵卒駐守南京,確保江南安穩。“周侍郎,”張毅叮囑,“造舟要堅固,兵卒要可靠,絕不能再出趙安那樣的奸吏。”
秦飛將柳成案的罪證密信、私刻官印、供詞)封存於詔獄署東庫,貼上“永世警示”封條。他對張啟道:“這些罪證要好好存著,讓後世官員知道,謀遷叛逃、背叛百姓的下場!”
張啟點頭:“秦指揮使放心,下官會派人看守,絕不讓人擅動。日後若有人再提‘南遷’,就拿這些罪證給他們看!”
傍晚,蕭桓與謝淵登德勝門城樓,夕陽把城樓染成金色。“謝太保,”蕭桓望著遠處的炊煙,“若不是你截獲密信、揭穿陰謀,京師恐怕已亂了。”
謝淵道:“陛下,這是臣的本分。京師是大吳的根,百姓是大吳的本,隻要守住根、護住本,大吳就能永遠安穩。”蕭桓點頭,拍了拍謝淵的肩:“有你在,朕放心。”
江南百姓聽說蕭桓不南遷,還派周瑞造舟加固江防,自發在南京秦淮河畔擺宴慶祝。南京知府遞奏報:“百姓們都說,陛下聖明,不棄江南,也不棄京師,是大吳的好皇帝!”
蕭桓看了奏報,笑著對李東陽道:“百姓安樂,就是朕最大的心願。柳成想遷南京,是為奪權,朕不遷,是為百姓——這就是朕與他的區彆。”
李東陽道:“陛下心係百姓,百姓自然愛戴陛下。有百姓支持,大吳的江山就永遠倒不了。”
謝淵按蕭桓旨意,擴編九門守禦兵卒五千人,從邊衛選拔精銳補充。“這些兵卒都是守過邊的,懂戰法、能打仗,”謝淵對楊武兵部侍郎,正三品)說,“你要好好訓練他們,讓他們儘快融入九門防務。”
楊武道:“大人放心,屬下已製定訓練計劃,每日練刀、練弓、練火器,不出三月,定能讓他們形成戰力。”
刑部尚書馬昂正二品)修訂《大吳謀叛律》,加重“謀遷叛逃”之罪:“凡謀棄京師、遷他地者,斬;凡私刻官印、協助謀遷者,斬;凡包庇謀遷者,貶謫瓊州,終身不得回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景道:“馬尚書,這部律能震懾百官,再沒人敢提‘南遷’了!”馬昂點頭:“律法嚴明,才能保京師安穩、百姓安樂。”
李嵩擢升一批在南遷案中表現突出的官員:沈言升兵部郎中正五品),陳忠加“太子少保”銜從一品),秦飛升玄夜衛副指揮使從一品)。“你們都是忠良,”李嵩對他們說,“陛下重視你們,你們要繼續為大吳效力,守護京師。”
沈言、陳忠、秦飛齊聲應諾:“定不負陛下與李尚書的信任!”
京師國子監的學子們寫文章歌頌蕭桓“固守京師、誅奸護民”,還把文章刻在石碑上,立在國子監門前。“陛下不遷,是為祖宗、為百姓,”國子祭酒從四品)對學子們說,“你們要記住今日,日後為官,也要像陛下、像謝太保一樣,忠君護民。”
學子們齊聲喊:“忠君護民,永不叛離!”
京郊秋糧豐收,戶部收購秋糧十萬石,一部分補充九門糧囤,一部分運去邊地。陳忠奏報蕭桓:“陛下,今年秋糧豐收,軍糧充足,九邊和京師的兵卒,明年都能吃飽飯了!”
蕭桓笑著說:“好!陳尚書,你要管好糧倉,彆讓糧受潮、彆讓鼠咬,確保軍糧萬無一失。”陳忠躬身:“臣遵旨!”
張毅派周瑞修繕九門城樓,補葺箭樓、加固城垣,還在每個城門樓上掛一塊“固守京師”的匾額。“周侍郎,”張毅道,“這些匾額是提醒兵卒和百姓,咱們要永遠守住京師,不讓奸佞再謀遷。”
周瑞道:“尚書放心,匾額都是用硬木做的,能掛幾十年——讓後世的人都知道,德佑十五年夏,咱們曾破南遷之謀,守了京師。”
秦飛在江南設玄夜衛哨,隸北司管轄,專司監視瓦剌動向和舊黨餘孽。“江南是南京所在地,不能出岔子,”秦飛對江南哨長從六品)說,“若發現瓦剌探哨或舊黨活動,立刻報京,不得延誤。”
哨長躬身:“秦指揮使放心,屬下定管好江南哨,不讓瓦剌和舊黨有機會作亂。”
謝淵撰寫《京師固守錄》,詳細記載破南遷之謀的過程、京師防務的要點、糧餉管理的方法,奏請蕭桓頒行九邊。錄中寫道:“固守之道,在民心、在糧餉、在吏治。民心安則兵卒強,糧餉足則防務固,吏治清則奸佞無。”
蕭桓命內閣將《固守錄》抄送六部九邊,令“邊將研習,仿京師之法,固邊地防務”。
京師百姓自發做了塊“忠勇護京”匾,送到謝淵府前,周老漢率鄉勇代表捧著匾,對謝淵道:“謝太保,若不是您截獲密信、揭穿陰謀,咱們早就得逃去江南了!這匾,是俺們的心意!”
謝淵接過匾,對著百姓們躬身:“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英明,是沈言、秦飛、陳忠等眾臣的功勞,更是百姓們的支持——咱們同心協力,才能守住京師,守住家!”
瓦剌左賢王遣使入京求和,遞上“永不襲邊”盟約,願“年年朝貢良馬百匹、羊皮千張,求大吳賜糧五千石”。蕭桓召謝淵、李東陽議:“瓦剌求和,可允嗎?”
謝淵道:“陛下,可允,但需讓使者見京師的防務和民心,讓他們知道京師固若金湯,再不敢來犯;朝貢需按禮製,糧可賜,但不可多,防其得寸進尺。”
李東陽點頭:“謝太保所言極是,求和能保邊地安穩,讓兵卒們安心過冬。”蕭桓準允:“派秦飛去接待使者,讓他們看看京師的兵卒和糧倉,再議盟約。”
秦飛帶瓦剌使者到德勝門,見兵卒們練得熱火朝天,糧囤滿實,城樓上“固守京師”的匾額格外醒目。使者私下對秦飛道:“大吳京師這麼穩固,兵卒這麼強,俺們再也不敢襲邊了!”
秦飛冷聲道:“若你們再敢來,德勝門的兵卒定讓你們有來無回!”使者連忙點頭:“不敢!不敢!”
蕭桓在太和殿接見瓦剌使者,簽訂盟約:“瓦剌永不再襲大吳邊地,每年朝貢良馬百匹、羊皮千張;大吳每年賜瓦剌糧五千石,於宣府衛交接。”
使者走後,蕭桓對謝淵道:“有德勝門的防務在,有百姓的支持在,瓦剌才真心求和——這都是你的功勞啊!”謝淵躬身:“陛下,是臣的本分,也是百官和百姓的功勞。”
片尾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德佑十五年夏,奸佞柳成、韓綜私構南遷之謀,欲棄京師、毀防務、禍百姓,幸得太保謝淵、主事沈言、指揮使秦飛等忠良偵緝截證,當眾破奸,誅佞安邦。今念忠勇之臣當獎、殉義之卒當恤、固守之製當立、中興之績當傳,特頒此詔,著各部院遵行:
一、通州衛小兵王勇、李信,因阻柳成奸謀遭誣陷致死,其誌可嘉,其節可旌。朕特追贈二人為“大吳忠卒”,敕禮部擇吉日入祀京師“忠勇祠”,四時致祭;其家屬撫恤金,著戶部按“邊軍陣亡家屬例”加倍撥付,每月支米五石、銀十兩,直至親屬身故,該部需派員督辦,不得推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京師九門乃社稷藩籬,防務督查需專司專責。著兵部增設“京師固守司”,秩從四品,專司九門防務巡查、糧囤守護、火器庫監管,凡防務疏漏、糧餉異常者,即時奏報;該司由兵部郎中沈言兼領,擇清正乾練之吏輔之,每月朔日向朕呈遞防務奏疏,詳報守禦情狀。
三、江南乃南京重地,舊黨餘孽或有潛藏,防務不可輕忽。著玄夜衛“江南哨”改為常設,隸玄夜衛北司管轄,每府設哨長一人,秩從六品,專司江南防務勘驗、舊黨餘孽清查、瓦剌動向偵緝;哨長由秦飛遴選玄夜衛得力暗探充任,每歲考績,優者升階,劣者罷黜,事涉重大需直奏朕前。
四、德勝門乃破南遷謀之要地,忠良事跡當勒石銘記。著工部撥銀萬兩,於德勝門城樓東側營建“破謀亭”,亭內立碑,詳刻柳成、韓綜謀逆始末,及謝淵、沈言、秦飛等忠良名錄與功績,供百姓瞻仰;工程需於德佑十六年夏前竣工,該部需遣侍郎周瑞督工,務使規製莊重、鐫刻精工,不得敷衍。
五、“破南遷謀”乃大吳中興之要績,需載典傳後,以勵萬世。著禮部將此事納入《大吳祀典》,自明年始,每歲夏祭,朕親率百官至德勝門祭拜忠勇、宣讀訓辭,令天下知“固守京師即守社稷、忠君護民即安天下”;該部需詳擬祭儀,載入《祀典》正文,不得遺漏。
六、中興之業非一日之功,六部需協同謀遠,固長久之安。著吏部明年起,持續考核全國官員,以“忠君守土、清正廉潔”為要,擢升破南遷謀中表現突出及平日政績優良者,罷免貪腐畏縮、與舊黨有牽連者,考核結果抄送內閣備案;著戶部明年秋收時,收購秋糧十萬石,分儲京師及邊地糧倉,補充軍儲,確保糧餉無虞;著工部明年趕造火器二百門,修繕九門城防工事,加固箭樓、添設滾木,限明年秋前完工,該部需派員驗收,確保堅固可用;著兵部明年再編練兵卒五千人,擴編九門守禦,由謝淵統籌訓練,務使兵卒精熟戰法、能戰能守;著刑部明年修訂《京師防務律》,完善防務疏漏、糧餉克扣、謀遷叛逃等罪名之量刑,凡私議南遷、破壞防務者,罪加一等;著禮部明年將“破南遷謀”之事詳記入《大吳禮典》,載朕察奸、忠良護國、百姓擁君之績,傳示後世,使君臣百姓皆知固守之重。
朕惟願百官以謝淵等為範,百姓以王勇等為勉,上下同心,固守京師,永保大吳江山穩固、百姓安樂。各部院若有陽奉陰違、敷衍塞責者,玄夜衛可即時拘拿,下詔獄署勘問。欽此!
德佑十五年
卷尾
《大吳史?謝淵傳》載:“德佑十五年夏,成、綜謀遷,淵遣言截信,於廷議當眾宣之,獲罪證,帝誅成、綜。帝讚曰:‘淵之忠,見截信護京;淵之智,見勘奸定亂——非此臣,京師難固,大吳難安。’”
《玄夜衛檔?忠良錄》補:“破南遷案後,帝命玄夜衛將‘柳成韓綜案’與‘石遷、魏庸案’並編為《七奸警示錄》,頒行天下,誡‘奸佞之禍,或借邊患,或借遷謀,需時時警惕’;又命兵部將《京師固守錄》推行九邊,大同衛、宣府衛皆仿京師之法固防,邊地遂入百年安穩之期。德佑十六年夏,京師糧倉充盈,兵卒精練,瓦剌再無窺伺,時人謂‘謝公護京,奸佞不生;君民同心,天下太平’。”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