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百姓得知謝淵持劍除奸,罷免張文、劉煥,補送邊軍糧餉,自發在正陽門內擺宴慶祝。周老漢德勝門鄉勇教頭)帶著鄉勇們捧著米酒,送到兵部衙署:“謝太保,您持劍除奸,為民除害,俺們敬您一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淵接過酒,對著百姓們躬身:“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英明,是百官協同,是百姓支持。隻要咱們同心協力,京師定能永遠安穩。”
百姓們齊聲歡呼:“謝太保忠良!陛下聖明!”歡呼聲飄在京師的上空,驅散了舊黨遺留的陰霾。
謝淵奏請蕭桓,修訂《大吳奸黨律》,加重“官官相護”“私毀罪證”“勾結奸黨”之罪:“凡官員包庇奸黨,降三級;私毀罪證,斬;勾結奸黨通敵,誅九族。”
馬昂正二品刑部尚書)道:“太保所言極是!舊黨之所以猖獗,皆因律法不嚴,官官相護無重罰。修訂此律,可震懾百官,防奸黨再起。”
蕭桓準奏:“命馬尚書牽頭,劉景協理,一月內完成修訂,頒行全國。”
新律頒行後,百官皆凜遵——再無人敢私相包庇,吏治為之一清。
謝淵聯合周顯從一品玄夜衛指揮使),完善監察製度:“玄夜衛設‘奸黨偵緝科’從五品),專司官員勾結、包庇線索核查;禦史台設‘吏治督查司’從五品),與玄夜衛聯動,凡遇官官相護,即時奏報。”
秦飛道:“太保,此製可防監察疏漏,玄夜衛與禦史台聯動,既能避免濫權,又能速查奸黨。”
謝淵點頭:“日後監察,需‘雙軌並行’,玄夜衛查證據,禦史台糾彈,確保無死角。”
蕭桓命李嵩考核官員,補授六部空缺:任命方明為鎮刑司提督從一品),主掌密探,監察百官;任命陳忠為戶部尚書正二品),主掌糧餉、賦稅;任命鄭恒為禦史台禦史中丞正五品),主掌吏治督查。
“謝太保,”方明上任前,專程拜訪謝淵,“鎮刑司舊弊甚多,屬下上任後,定肅清舊吏,嚴明紀律,絕不辜負陛下與太保的信任。”
謝淵道:“方提督,鎮刑司掌密探,關係京師安危,需清正廉潔、公正無私。若遇疑難,可隨時與玄夜衛、禦史台聯動,切勿獨斷。”
方明躬身:“屬下省得。”
謝淵持“鎮國劍”,巡閱九門。德勝門的兵卒們見他來,齊聲喊:“謝太保!”周虎周老漢之孫)捧著新練的弓箭,跑到謝淵麵前:“太保,俺們練得可好了!若再有奸黨、瓦剌來犯,俺們定能打退他們!”
謝淵笑著摸了摸他的頭:“好好練,京師的安危,就靠你們了。”
在安定門,嶽謙從二品都督同知)道:“太保,邊軍糧餉已到,兵卒士氣大振,瓦剌殘餘再無窺伺之意。”
謝淵點頭:“嶽都督,需繼續加強防務,不可鬆懈。內奸雖除,外患仍在,咱們需時刻警惕。”
禦書房內,蕭桓、謝淵、李東陽、李嵩、陳忠商議國事。蕭桓道:“內奸已除,吏治清明,邊地安穩,接下來該如何鞏固成果?”
李東陽道:“陛下,可命禮部將‘肅內奸’之事記入《大吳禮典》,傳示後世;命工部修繕九門城樓,加固城防;命兵部擴編邊軍,防瓦剌再起。”
謝淵道:“陛下,臣請命秦飛加強邊地偵緝,防瓦剌殘餘勾結舊黨;請命張毅趕造火器,補充邊軍。”
蕭桓準奏:“就按你們說的辦!朕希望大吳能長治久安,再無奸黨作亂、外患入侵。”
陳忠調運的五萬石糧送到宣府衛、大同衛,邊軍卒們捧著新糧,激動得熱淚盈眶。李默從三品宣府衛副總兵)道:“謝太保,糧餉一到,兵卒士氣大振,每日練兵都格外賣力!俺代表邊軍卒,謝陛下、謝太保!”
大同衛守將陳安此前被石遷誣陷,現已複職)也遞來捷報:“瓦剌殘餘見邊軍糧足、兵強,已退回漠北深處,年內再無襲邊之意。”
謝淵將捷報呈給蕭桓,蕭桓欣慰道:“糧足則兵強,兵強則邊安。陳忠任戶部尚書,果然勝任!”
張毅正二品工部尚書)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趕造火器,送火器二百門、滾木兩千根、箭兩萬支到九門。“謝太保,”周瑞道,“這些火器都驗過了,威力比之前的大;滾木用的是硬木,能砸壞瓦剌的騎兵。九門城樓也已修繕完畢,增設了箭樓和火器庫。”
謝淵看著新火器,點頭道:“有這些器械,再加上軍民的士氣,京師固若金湯。”
周瑞道:“工部還會繼續造,確保九門、邊地的器械充足;火器庫由工部、兵部、玄夜衛共管,鑰匙每月輪換,防奸黨破壞。”
周顯完善玄夜衛偵緝製度:“邊地設‘奸黨偵緝哨’從六品),每邊衛一人,專司瓦剌動向與舊黨餘孽清查;京師設‘吏治巡查哨’從六品),每坊一人,專司官員勾結線索核查。”
秦飛道:“周指揮使,此製可防奸黨再起,玄夜衛已培訓完畢,哨長皆為清正得力之人。”
周顯點頭:“玄夜衛是陛下的耳目,需時刻警惕,不能讓舊黨死灰複燃。”
謝淵撰寫《大吳肅奸錄》,詳細記載持劍除奸的過程、官官相護的危害、監察製度的完善,奏請蕭桓頒行全國。錄中寫道:“肅奸之道,在明權、在依法、在聯動。明權則能速斷,依法則無濫殺,聯動則無疏漏。內奸除,吏治清,社稷方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桓命內閣將《肅奸錄》抄送六部九邊,令“百官研習,引以為戒;邊將參照,固防肅奸”。
京師百姓在正陽門內立“肅奸安邦碑”,刻蕭桓、謝淵、秦飛、李嵩、陳忠等之名,碑文中寫道:“德佑之世,奸黨作祟,官官相護,危及京畿。帝授劍明權,臣持柄肅奸,內患除,外寇退,百姓安樂,此乃大吳之幸。”
每到初一、十五,百姓們都會提著祭品來祭拜,香火嫋嫋中,京師的城樓愈發堅固,民心愈發凝聚——這是對忠良的讚頌,也是對太平的期盼。
邊地安穩數月後,瓦剌太師也先遣使入京求和,遞上“永不襲邊”盟約,願“年年朝貢良馬百匹、羊皮千張,求大吳賜糧五千石”。
蕭桓召謝淵、李東陽議:“也先求和,可允嗎?”
謝淵道:“陛下,可允。內奸已除,邊軍強盛,也先真心求和,可許盟約,但需按禮製朝貢,糧可賜,不可多,防其得寸進尺。”
李東陽點頭:“太保所言極是。求和能保邊地長久安穩,讓兵卒、百姓安心生產。”
蕭桓準允:“派秦飛去接待使者,讓他們看看京師的安穩、邊軍的強盛,再議盟約。”
秦飛帶瓦剌使者到德勝門,見兵卒練得熱火朝天,火器精良;到宣府衛,見邊軍堡寨堅固,糧囤滿實;到京師,見街道繁華,百姓安樂。使者私下對秦飛道:“大吳京師安穩,邊軍強盛,俺們再也不敢襲邊了!”
秦飛冷聲道:“若再敢來,德勝門的兵卒定讓你們有來無回!”
盟約簽訂時,也先使者對蕭桓道:“可汗指蕭桓)英明,謝太保忠良,大吳強盛,瓦剌願永結盟好,不再南犯。”
謝淵部署九邊冬防:“宣府衛、大同衛加派兵卒,每日巡查;糧倉加派玄夜衛哨,防鼠患、火災;火器局趕製火藥,確保火器能用。”
李默在宣府衛築暖棚,給兵卒取暖;陳安在大同衛教兵卒做“暖靴”麥殼填靴),兵卒們再也不用怕凍腳。
蕭桓下旨,給邊軍卒每人賜冬衣一件、炭火二十斤。謝淵親自送冬衣到宣府衛,兵卒們穿上新棉衣,圍著火塘取暖,心裡暖暖的:“謝太保,有陛下和您在,俺們冬天再也不冷了!”
四)帝賜年禮慰忠良
除夕前夕,蕭桓賜謝淵、秦飛、李嵩、陳忠等忠良年禮:謝淵獲賜黃金百兩、“忠勇護國”墨寶;秦飛升玄夜衛指揮使從一品);李嵩加“太子少傅”銜從一品);陳忠加“太子少保”銜從一品)。
“謝太保,”蕭桓握著他的手,“今年若不是你持劍肅奸,京師恐已亂。這墨寶,是朕親手所書,聊表朕的心意。”
謝淵躬身:“陛下,臣隻是儘本分。大吳的安穩,是陛下英明、百官協同、百姓支持的結果。”
德佑十六年正月初一,京師迎來新春。九門的兵卒們仍在守城,周老漢帶著鄉勇們貼春聯,寫著“授劍肅奸安社稷,持柄護國定江山”。京郊百姓提著餃子、酒來慰問,與兵卒們一起過年,城樓上的笑聲、祝福聲,飄在大吳的土地上,溫暖了整個寒冬。
歲末,蕭桓率內閣、六部總結德佑十五年事,李東陽道:“今年帝授劍謝淵,肅內奸、安京師、固邊地、退瓦剌,此乃年度第一大功!”
蕭桓點頭:“謝太保持劍肅奸,秦飛查案緝佞,李嵩整飭吏治,陳忠整頓糧餉,皆是忠良!朕要下旨,表彰他們,讓全國百姓都知道,忠義之人,朝廷定不虧待!”
百官跪拜:“陛下聖明!”
吏部組織百官述職,謝淵因“肅奸護國、固京師防”獲“一等功”;秦飛因“查案緝奸、防敵窺伺”獲“二等功”;李嵩因“整飭吏治、選賢任能”獲“二等功”;陳忠因“整頓糧餉、補濟邊軍”獲“二等功”。
李嵩道:“今年的功過評定,以‘肅奸、安邊、安民’為要,就是要讓百官知道,國之根本在吏治清明,吏治清明在無奸黨作祟。”
秦飛將石崇、徐靖案的罪證通敵密信、舊黨名單、供詞)封存於詔獄署東庫,貼上“永世警示”封條。他對張啟道:“這些罪證要好好存著,讓後世官員知道,官官相護、勾結奸黨,必遭嚴懲!”
張啟點頭:“秦指揮使放心,下官會派人看守,絕不讓人擅動。”
禦書房內,蕭桓與謝淵望著邊地圖,蕭桓道:“謝太保,明年你有何打算?”
謝淵道:“陛下,明年臣想巡閱九邊,加固防務;再奏請修訂《監察律》,完善聯動機製,防奸黨再起。”
蕭桓點頭:“朕準你所奏。有你在,朕放心。”
君臣相視一笑,窗外的晨光透過窗欞,照在“鎮國劍”上——這柄劍,不僅是權柄的象征,更是君臣同心、守護大吳的見證。
片尾
謝淵、秦飛、李嵩、陳忠仍忙於邊地防務與京師治理,蕭桓常召四人入宮議事,從吏治整頓聊到邊地盟約,君臣信任愈發深厚。李東陽在《內閣記事》中寫道:“德佑之賜劍肅奸,非帝之明、淵之忠、飛之剛、嵩之謹、忠之勤,難成也。君授權則臣能為,臣儘責則國能安,國能安則民能樂——此乃大吳中興之理,傳之後世,當永記之。”
京師百姓在正陽門內立“賜劍安邦碑”,刻蕭桓、謝淵等之名,碑文中寫道:“德佑之世,奸黨亂政,官官相護,帝授劍忠良,斬佞除邪,京師安,邊地寧,百姓樂。此乃君臣同心之果,社稷之福也。”每到初一、十五,總有百姓提著祭品來祭拜,香火嫋嫋中,大吳的江山愈發穩固,百姓的生活愈發安樂,向著長久的太平走去。
卷尾
《大吳史?帝紀?德佑帝傳》載:“帝蕭桓)在位中,內奸作梗,官官相護,帝授謝淵‘鎮國劍’,許‘先斬後奏’,淵持劍旬月,肅奸黨數十人,朝綱乃清。帝歎曰:‘非淵之忠,朕難安京師;非劍之權,淵難肅奸佞。君臣相得,乃大吳之幸。’”
《玄夜衛檔?忠良錄》補:“賜劍肅奸後,帝命將‘石崇徐靖案’與前諸奸案並編為《十二奸警示錄》,頒行天下,誡‘官官相護乃亂政之源,奸黨不除則國無寧日’;又命兵部將《肅奸錄》推行九邊,宣府、大同衛皆仿京師之製設監察哨,邊地遂入百年安穩之期。德佑末,時人謂‘謝公持劍,奸不生;帝明臣忠,國永寧’。”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