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一死,叛兵們再也沒了鬥誌。有的扔下刀投降,有的想衝出去,卻被德勝門守軍的箭射倒。周信率卒子們衝上去,長刀揮舞,叛兵紛紛倒地。“投降不殺!”周信喊道,可仍有百餘叛兵負隅頑抗,最終被斬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未時三刻,宮城內的廝殺聲停了。德勝門守軍清點人數,共斬殺叛兵三百,生擒五十餘人多是被脅迫的京營卒)。秦飛將生擒的叛兵押到謝淵麵前:“太保,這些人多是被王虎用銀子收買,並非真心叛亂。”
謝淵道:“真心叛的,斬;被脅迫的,杖責三十,放回原營,嚴加看管——京營不能再亂了。”
劉能被押到詔獄署。正三品刑部侍郎劉景坐在案後,麵前擺著從他府中搜出的“入宮路線圖”。“劉副千戶,”劉景道,“這圖是你畫的吧?標注禦書房守衛薄弱處,還私通王虎,你還有何話可說?”
劉能起初頑抗:“我是被王虎脅迫的!孫都督流放,我隻是想幫他報仇,沒想劫宮!”
劉景遞上他與孫昂的書信:“這是你流放前寫給孫昂的,說‘定要劫帝南遷,為都督翻案’,還想抵賴?”
劉能看著書信,眼淚掉下來:“是孫都督讓我做的!他說若我能劫帝,就保我升京營指揮僉事……我一時糊塗,才犯了錯!”
劉景將供詞整理好,遞給謝淵:“太保,劉能招認,京營還有十餘個孫昂舊部,都是千戶、副千戶,藏在各衛,需儘快清剿。”
謝淵捧著供詞、偽勘合、路線圖,走進禦書房。蕭桓看著這些罪證,怒不可遏:“孫昂的餘黨還這麼多!傳旨,京營各衛的孫昂舊部,全部罷官下獄,由嶽謙暫代京營都督,清剿餘黨!”
李東陽道:“陛下,謝太保率德勝門守軍護駕,斬叛兵三百,功不可沒;周信、秦飛也有平叛之功,當賞。”
蕭桓點頭:“謝太保加‘太師’銜正一品),賞黃金百兩;周信升京營副都督從二品);秦飛升玄夜衛指揮使從一品);斬殺的叛兵,曝首九門一日,以儆效尤!”
謝淵躬身:“陛下,臣隻是儘本分。京營需儘快完善製度,防再出內奸。”
德勝門守軍押著生擒的叛兵,從正陽門經過。百姓們圍在街道兩側,扔出爛菜葉、石頭,罵道:“叛賊!敢劫宮,該殺!”
周老漢德勝門鄉勇教頭)帶著鄉勇們,捧著米酒,送到謝淵麵前:“謝太保,您又救了陛下!第三日就平了叛亂,您真是忠良!”
謝淵接過酒,對著百姓們躬身:“這不是我一人之功——周信的德勝門守軍,秦飛的玄夜衛,還有宮城侍衛,是大家一起守住了宮城,守住了京師。”
百姓們齊聲歡呼,聲音飄在東華門的城樓上,與守軍的操練聲混在一起,成了京師最安穩的聲響。
秦飛帶著張啟走進詔獄署東庫。偽勘合、入宮路線圖、劉能的供詞、王虎的兵器,被一一放進楠木櫃,貼上“永世警示”的朱印。“這些罪證要好好存著,”秦飛對張啟道,“京營內奸難除,要讓後世官員知道,官官相護、勾結叛黨,都是滅族之罪!”
張啟點頭,在賬冊上寫下“第四十六櫃——三日平叛全卷”,墨色是玄夜衛專用的鬆煙墨,清晰如鑒。
兵部衙署的燭火還亮著。謝淵與嶽謙修訂《京營守衛新規》:“京營調兵,需‘兵部勘合+玄夜衛核驗’雙證,缺一不可;宮門值守,京營卒與玄夜衛卒各半,換班需雙方將領簽字;凡私製勘合、勾結叛黨者,斬!”
嶽謙道:“太保,新規頒行後,京營的內奸再也不敢妄動。另外,可讓玄夜衛介入京營考核,凡孫昂舊部,一律不錄用。”
謝淵道:“還要讓工部修繕東華門,加固城門,增設火器——宮城防務,絕不能再出紕漏。”
蕭桓召謝淵、李東陽、嶽謙入宮。“三日平叛,雖快,卻也暴露了京營的大問題,”蕭桓道,“謝太保,你說的‘京營督查司’,儘快設起來,讓鄭恒從六品禦史)任提督,專司考核與內奸清查。”
謝淵躬身:“陛下,臣明日就擬奏疏。另外,德勝門守軍是直轄軍,可作為宮城的後備力量,隨時待命。”
李東陽補充道:“可將‘三日平叛’記入《大吳禮典》,傳示後世,讓百官知內奸之禍,不敢再官官相護。”
蕭桓點頭,窗外的月光落在禦書房的案上,案上的“護駕安邦”墨寶,是他剛寫給謝淵的——三日的生死與共,比任何賞賜都重。
第四日辰時,嶽謙率玄夜衛,在京營各衛清剿孫昂舊部。十餘個千戶、副千戶被一一拿下,有的藏在營房,有的混在卒子中,見玄夜衛來,沒一人敢反抗。“謝太保,”嶽謙奏報,“餘黨已全部抓獲,京營各衛的值守,都換成了忠誠可靠的卒子。”
謝淵點頭:“京營是京師的屏障,絕不能再出內奸。日後京營卒的選拔,需玄夜衛核驗其家世、履曆,防舊黨混入。”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書)組織官員考核,選拔清正廉潔的官員,補充京營空缺。“謝太保,”李嵩奏報,“已選任正三品京營指揮僉事五人,都是之前彈劾過石遷、孫昂的忠良,定能守住京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淵道:“李尚書,考核需嚴,絕不能讓官官相護的事再發生。”
張毅正二品工部尚書)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修繕東華門城樓,加固城門,增設五十門火器。“謝太保,”周瑞道,“東華門已修繕完畢,城門用硬木加固,火器能覆蓋宮門周圍,叛兵再想衝進來,難了!”
謝淵道:“好!宮城防務需萬無一失,日後工部需定期檢查城門、火器,防損壞。”
謝淵撰寫《大吳三日平叛錄》,詳細記載三日平叛的過程、京營內奸的危害、平叛的經驗,奏請蕭桓頒行全國。錄中寫道:“平叛之道,在偵緝、在調兵、在除奸。偵緝早則能防患,調兵快則能護駕,除奸淨則能長治。宮城乃帝之居所,內奸不除,宮城難安;宮城不安,社稷難穩。”
蕭桓命內閣將《三日平叛錄》抄送六部九邊,令“京營將領研習,仿此之法固防務;邊將參照,防內奸滲透”。
京師百姓感謝淵護駕之功,自發於正陽門內立“三日平叛碑”——碑身取房山青岩,高兩丈,寬一丈,鐫雲紋纏枝,字填金粉,額題“護駕安邦”四字。碑陰刻蕭桓、謝淵、周信、秦飛等名,碑文曰:“德佑之歲,叛黨三亂宮闈。帝明臣忠,一日偵逆,二日擒酋,三日護駕,斬叛三百,宮城乃安。此非天幸,實賴君臣同心、將士用命之故。”
每至初一、十五,百姓或提清酒、奉麥餅,或攜香燭、焚紙錢,齊聚碑前祭拜。香火嫋嫋繞碑柱,與東華門守軍的甲胄反光相映,似以微薄之誠,守護這三日換來的長久太平。
三日平叛的消息傳到宣府衛、大同衛,邊軍卒們士氣大振。李默從三品宣府衛副總兵)道:“謝太保三日平叛,京營安穩,咱們守邊也更放心了!”
陳安大同衛守將)則仿京營新規,設“邊衛督查司”,清剿內奸,加固防務。邊地的堡寨愈發堅固,瓦剌遊騎見邊軍強盛,再也不敢靠近。
蕭桓率內閣、六部總結德佑十五年事,李東陽道:“三日平叛,謝太保護駕有功,周信、秦飛平叛得力,嶽謙清奸徹底,此乃年度第一大功!”
蕭桓點頭:“謝太保持節護駕,周信揮戈斬叛,秦飛偵緝擒奸,嶽謙清剿餘黨,皆是忠良!朕要下旨,表彰他們,讓全國百姓都知道,忠義之人,朝廷定不虧待!”
百官跪拜:“陛下聖明!”
片尾
謝淵以正一品太師總攝軍政,周信、秦飛、嶽謙分掌京營、玄夜衛、防務,君臣常於禦書房議事,從宮城值守聊到邊地盟約,信任愈深。李東陽在《內閣記事》中寫道:“德佑三日平叛,非帝之鎮定、淵之果決、信之忠勇、飛之敏銳、謙之徹底,難成也。君無慌則臣誌堅,臣誌堅則宮城固,宮城固則天下安——此乃大吳中興之理,傳之後世,當永記:內奸之禍,烈於外寇;護駕之責,重於泰山。”
京師百姓在正陽門祭拜“三日平叛碑”,香火年年不絕。東華門的守軍換了一茬又一茬,卻始終記得那日謝淵率德勝門守軍入宮的場景——甲胄反光,長刀映日,護駕的誓言,刻在宮城的每一塊磚上。
卷尾
《大吳史?列傳第三十二?謝淵傳》專載護駕事,其文曰:“德佑宮門之變,三日而平。淵率德勝門守軍入宮,斬叛兵三百,護帝於禦書房,帝讚曰:‘當日刀架朕頸,朕以為難生,若非淵疾馳護駕,朕與社稷皆危矣!淵之忠勇,勝似長城,非此臣,大吳難安。’”
《玄夜衛檔?忠烈錄?護駕卷》補注其事:“平叛後,帝命玄夜衛彙輯偽勘合、入宮路線圖、劉能供詞等罪證,編為《三日記》,凡四卷——上卷錄內奸偵緝之法,中卷載調兵護駕細節,下卷明京營清剿之規,末卷附忠良名錄,頒至天下州縣、邊衛營寨,令百官將士研習,誡‘內奸藏於營中,禍起於須臾,需時時警惕,不可稍懈’。兵部推《京營新規》於九邊,宣府衛設‘邊衛督查司’,大同衛行‘雙崗互驗製’,邊地遂入百年安穩,無複內奸之擾。”
時人感其功,作歌傳唱於京畿及邊地,其詞曰:“三日平叛護宸居,百年安堵賴良謨。謝公忠勇垂青史,不負君王不負吳。”後世論及大吳中興,皆謂“三日平叛”為關鍵——非此一役,難除京營內奸,難安君臣之心,更難成後續百年的太平基業。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