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城待了兩天,又回到了沙湖村,到村裡看到兩千畝的甘蔗和水稻,漲勢喜人,心裡充滿了成就感,路上遇到管理稻田的農夫,還打趣幾句,“大哥,這拋秧的效果怎麼樣,這漲勢不比插秧的地塊差吧,”這農夫道:“這偷懶的人種的水稻,還長的這麼好,真是沒有天理啊,”“大哥,你一輩子本本分分做人,老天爺照顧你了嗎?”“也不能這麼說,我在沙湖村不是都爭雙份的工錢嗎?”“你爭的都是小錢,你要成為沙湖村村民,到年底起碼能分一百兩銀子,”“這一百兩銀子從天上掉下來啊?”“彆的咱就不說了,就這兩千畝甘蔗,每畝甘蔗就能製出一百斤糖,兩千畝是不是就是二十萬斤,二十萬斤糖能賣多少錢,你心裡一點數沒有嗎?”“白糖內地都是一兩銀子一斤啊,”“你都活在銀山上了,你自己還不知道,你沒看到彆人都回去接全家老小了嗎?”這位農夫大哥不吱聲了,心裡估計在劇烈鬥爭。
又過兩天,李長老領著製糖廠的人到寶山鄉考察,最後決定把桃園縣製糖廠建在沙湖村,估計也是考慮到我在沙湖村搞試點的緣故,沙湖村磚瓦廠剛冷清兩天,就又開始忙碌起來,到了晚上,沙湖村宿舍突然變得人聲鼎沸,十來個回內陸接家人的農夫,一下子帶來了一百多個人,男女老少圍在一塊吵吵嚷嚷的,譚香主正樂嗬嗬地給他們一一做登記,舉家搬過來的都是之前在這裡的農夫,有幾十個單獨跟過來的都是他們的親友,大明人都是很謹慎,說台灣這裡好,沒有親眼看見,都是讓家裡的男人先過來看看情況再說,情況確實好,才會考慮舉家搬遷,自古故土難離,沒有足夠大的誘惑是吸引不了他們的,譚香主登記好人數後,就開始給他們暫時安排房間,又是安排食堂增加飯菜,吃過飯就又要規劃給舉家過來的人家蓋新院子,最後還要安排第二天每個人都乾什麼活計,忙的不亦樂乎。在同期,整個台灣北部地區,各個鄉村,都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很多人,人口成幾何倍數增加,台灣這裡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來多少人都不用為吃的擔憂。
轉眼到了五月份,搬遷到淡水鄉的各個工坊,全部投入生產當中,兵甲廠生產的各種兵器鎧甲,源源不斷地分發到各鄉村,農具廠更是加班加點,鹽場、玻璃廠、硫磺礦、製糖廠,能為台灣賺回大量銀子,購買回台灣沒有的生活用品,蒸汽機和造船廠開始生產專門跑客運的火輪船,沙湖村更是第一個實驗用蒸汽機帶動水車,讓水田又增加了上千畝,徐念祖和胡高仁正在啟動原計劃兩年後才開始的大事——辦學堂,派人到內地招募落第的讀書人來台灣教書,每個村都開辦了蒙學堂,沒有生源,高級學堂還辦不起來,同期印書局也創辦了起來,大量印刷了《大同社會》,供每個村的農夫們閒暇時候學習,胡高仁還親自著手,按照《大同社會》的精神對三字經、千字文等蒙學課本進行了修改,增加了算學和自然科學的內容。
這天我回到大同城,正在和徐念祖胡高仁,對台灣的各項可喜發展數據高興得手舞足蹈的時候,火神軍的火輪船船送來急報,朝廷要征討東江軍,急調火神軍過去聽令,軍令如山,我不敢怠慢,簡單收拾行裝,日夜兼程趕回浮山所,經過十幾個時辰的航行,次日晚上趕到了浮山所,王大開聽說我到了,迎出了軍營,“將軍,糧草和武備都已經裝車,就等你回來出發了,”“王督導,有你相助我正是省心多了,”王大開欲言又止,看他那摸樣就道:“咱什麼關係了,有什麼話不能直接說的,”王大開向四周看了看,然後又把我往角落裡拉了拉才道:“軍中有傳言,說跟你最後難道都去台灣種地嗎?”這句話的信息量太大了,我當時腦子裡就是嗡的一聲,自己拚命創建的火神軍有分裂的可能了,我想了想道,“王督導,我留個紙條給你,”說著我匆忙回到簽押房,在一張紙上寫道:若我不在,列行巡航除外,隊伍的調動必須由把總以上全體官員通過方可,然後簽字用印,寫上年月日,不等墨跡乾透,就折起來給了王大開,再回到操場,我的一百名護衛都已經在這裡等待,江大壯把我的馬匹和兵器都拿了過來,我上了馬,正準備出發,征南背著包裹跑了過來,“師叔,等等我,”“我們去打仗,你跟去乾嘛?”“我都在家裡待幾年了,也該出去漲漲見識,”“征北同意你出來?”“跟他說好了,下次讓他出來,”我拿他也沒辦法,隻好帶著他,押著糧草,連夜往萊陽前線進發。
喜歡明末少年請大家收藏:()明末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