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娘子可能瓜子嗑多了口乾,抓起李岩的茶杯一口氣喝乾,“七弟,你對男女之間的愛情看的這麼重,你肯定提倡一生一世一雙人,那你對通奸怎麼看,發現通奸的人會比大明朝處罰還要重嗎?”一說道這種話題誰都來了精神,我眼睛瞄到小梅都在房門後麵偷聽,我對李岩道:“李公子,大明對通奸是如何處罰的,我對大明法典不是太清楚,”李岩道:“基本法定刑:無夫奸杖八十,有夫奸杖九十;強奸絞刑。兩大加重:親屬相奸入“內亂”更重;監臨主守相奸加二等並罷職。程序與執行:需在奸所捕獲;婦女杖刑去衣受刑。官吏如果利用職務之便,和轄區內的女子通奸,會罪加二等,永不錄用,”我也是剛清楚大明律的這一條規定,難怪明朝有錢權交易,從來沒有聽說過權色交易,就是法條裡短短的這幾個字,就杜絕了權色交易,想想某些地方,把管轄地變成自己的後宮,真是駭人聽聞啊,
紅娘子著急道:“七弟,你回答我的問題啊,”我隻好收回思緒,“對通奸罪的處罰,我們大同部落就沿用大明的法條,對通奸者嚴懲,就是保護底層人交配權,交配權和財產權、人身權、名譽權一樣重要,試想,若不對通奸者從嚴從重處罰,那稍微有一點點權勢的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地睡彆人的媳婦,那就徹底動搖了華夏的血脈傳承,動搖了血脈傳承也就是動搖了以家為基礎的社會結構,那整個社會必然動蕩,一個男人一生的奮鬥就是為了家庭,若自己的媳婦彆人可以隨便用,孩子也不一定是自己的,男人憑什麼還要奮鬥,不對通奸者加以嚴懲,會使整個道德體係崩塌,經濟結構摧毀,社會陷入無休止的混亂動蕩。”紅娘子驚訝道:“就男女之間的那點事,影響竟然有這麼大?”我都不方便和她說通奸讓很多不治之症大麵積傳播,有些地方文化傳統徹底丟失,連人種都讓人悄悄換了。
胡高仁感慨道:“治大國真如烹小鮮啊,”我也笑道:“烹小鮮需輕翻少動、調料適度,否則魚肉易爛、味道失衡;治國亦當如此,核心是避免政策朝令夕改、政令繁苛或過度乾預,保持製度與政策的穩定性,讓社會在有序框架內自然運轉。強調順應社會運行規律,不憑主觀意誌“折騰”,既反對“放任不管”,也摒棄“全麵掌控”,主張在關鍵處精準發力、動態平衡,以“政簡刑輕”減少對百姓生產生活的束縛,最終實現安居樂業。這一思想不僅是古代治國智慧,也為後世處理治理與民生、乾預與活力的關係提供了辯證視角,凸顯“道法自然”與“民本”的深層追求。”
紅娘子笑道:“這治國還和炒菜聯係起來了,我怎麼不懂呢?”紅娘子看向我,我可沒義務讓她理解,我看了李岩一眼,李岩馬上明白,隻有他來給紅娘子解釋了,“劉邦、漢文帝等統治者借鑒“烹小鮮”的智慧,不隨意折騰——廢除秦朝苛法、減輕田租、鼓勵農耕,如同用“文火慢烹”,隻在關鍵處如穩定邊疆、抑製豪強)適度調控,不乾擾百姓生產生活。正是這種“少乾預、保穩定”的治理,讓漢初經濟逐步恢複、人口增長,為“文景之治”奠定基礎,恰似小魚在適度火候與極簡調味中,慢慢呈現鮮美的本味。若將一國經濟比作待烹的小魚,官府的角色不是“反複攪拌”如頻繁出台朝令夕改的產業政策、過度乾預工坊的經營),而是維護公平競爭的“烹飪環境”如完善反壟斷法、保障市場秩序),在經濟過熱時適度“降溫”如微調利率)、在民生領域“補味”如完善社會保障),避免因“過度操控”破壞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律。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調控,正是對“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詮釋——不折騰市場活力,隻在關鍵處守住底線,讓經濟在穩定框架內自然發展。”我又補充道:“比如大明的鹽鐵茶官府專營,光鹽這一塊,理論上朝廷可以一年有一千多萬兩的稅收,可實際上一年隻有一百多萬兩的稅收收入,茶葉也該有幾百萬兩的稅收,可笑的是一年隻收到幾兩銀子。”紅娘子感慨道:“這一個國家治理的好壞相差這麼大啊,”
第二天,紅娘子果然把家搬到壹號院了,住進了四進院子,周翠花原來住的房子被紅娘子他們住進去,小梅給他們送了雞魚肉蛋祭灶,當天晚上慶祝喬遷之喜,也簡單擺了一桌暖宅宴,一個院子裡住著,胡高仁和楊興武也都送了祭灶禮,晚上一起參加了暖宅宴,這暖宅宴也是小梅帶著吳媽小娟她們操持,紅娘子是重點保護對象,大家都讓她坐著休息,一個院子裡的鄰居,經常在一起喝酒一點也不拘束,很快酒菜上桌,大家都吃喝起來,一陣吃喝之後就進入聊天模式,楊興武道:“我們沈陽是漢人、蒙古人、高麗人混居的大城,這過年各個民族的風俗都不一樣,漢人過年都是穿紅色喜慶的衣服、貼春聯放鞭炮,蒙古人過年都是穿白色的衣服,互送哈達,舉辦摔跤賽馬,高麗人和漢人過年風俗相近,說難聽點,漢人辦喪事的時候才全部白色,這兩族的人混居在一起過年,一邊像辦喜事,一邊像辦喪事,這也太那個了,”胡高仁連忙道:“童言無忌,童言無忌,人家喬遷之喜你亂說什麼,”
楊興武這個大老粗,無心的一段話,說出了不同民族之間混居的風俗融合問題,我問李岩道:“李公子,你說如何解決不同民族混居時,風俗相衝突的問題?”李岩道:“族長垂詢,屬下鬥膽進言。如今城內漢、蒙古、高麗三族共慶新春,風俗有彆本是常情,若要消弭衝突,關鍵在“尊異而求同,共樂以凝心”。對各族習俗,當先存尊重之心——漢人貼春聯、守歲,蒙古同胞著白衣、祭火,高麗鄉親做米糕湯、祭祖,這些都是各族安身立命的根脈,不可強求一致,反倒可讓大家各展其俗,譬如在集市設“歲俗棚”,漢人展門神、蒙古獻奶酒、高麗演跳板,彼此看個新鮮、知個門道,偏見自會少些。
再尋共同之樂聚人心。春節本是辭舊迎新、祈盼安康的日子,這新意三族並無不同。可由部落牽頭,初一設“團圓宴”,桌上既有漢人的餃子、蒙古的手扒肉,也有高麗的打糕,各族男女老幼圍坐同食;午後辦些不分族群的熱鬨事,比如孩童放風箏、青壯年賽箭術,輸贏不論,隻圖歡喜。
人心齊則風俗不相衝,各族見彼此心意相通,又能自在守著自家規矩,自然能和和氣氣過好這個年,往後也能共守這沈陽城的安穩。”
喜歡明末少年請大家收藏:()明末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