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張營士兵都炸了鍋,有人喊“曹營的人太不像話”,有人握著刀往前湊。小個子見狀不妙,往後退了兩步:“李將軍,這事我得回去稟明曹帥……”
“不必了。”李定國從腰間解下一塊令牌扔給他,令牌上刻著“張營安西將”五個字,“你拿著這個去見曹帥,就說人我保了。若是曹帥有意見,讓他親自來見我——但記住,下次再讓我看見曹營的人害民,彆怪我不給曹帥麵子。”
小個子接過令牌,臉色青一陣白一陣,最後狠狠瞪了我們一眼,揮揮手:“走!”帶著曹營的人灰溜溜地走了。李定國轉過身就要對我下拜,我連忙靠上去,在他的耳邊小聲道:“李將軍千萬不要暴露我的身份,我的身份一公開,你就不可以把我留在你的營帳了,我現在用名楊二狗,”李定國把小布袋子還給我道:“光看這枚白蓮金牌我還不知道是你,見了你的人才知道是公子到此了,先回營帳再細談。”
一群人擁簇著我們往李定國的營帳走,我刻意走在李定國的後麵,李定國略一思索也沒再強求,來到李定國的營帳,李定國屏退眾人,親自給我斟茶:“承蒙公子清涼山英雄會贈劍之恩,李某一直牢記於心,”我擺手道:“那都是小事,主要是我們投緣,要不讓我也不會不遠萬裡來找你,”李定國好奇道:“聽聞楊公子從原來的一個小部落發展壯大,消滅了後金,吞並了蒙古各部落和高麗,成立了大同國,地盤比大明還要大,為何不在北地做皇帝,卻來到湖廣,”我循循善誘道:“你知道大同國全稱是大同共和國嗎?就是不再有皇帝,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不再是哪一家的天下,”李定國道:“既然大同國好,為什麼不直接揮兵南下,把大明也共和了呢?”
我歎了口氣道:“中原地區和草原不同,草原都是部落為主,共和起來很容易,可要是在中原共和就很難了,人們思想裡已經習慣被皇帝統治,搞新的製度就是大逆不道,舍典忘祖,要是直接用武力推行大同共和,中原的地主士大夫必然不服,以後也會找機會複辟,若是大同國用三兩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國富民強,百姓遠比大明子民富裕幸福,有事實在那擺著,大同共和成為了人心所向,到時候再向中原推進,就水到渠成了,也不會發生殘酷的戰爭,或者說把戰爭限製在最低的烈度。”
李定國若有所思,青澀的臉上掛著憂慮:“楊公子起步比各路義軍都要晚,卻隻用兩三年的時間就建立大同國,而反觀中原各路義軍,雖然有點實力,卻遠不夠有氣候,這是為何?楊公子可否教我?”我笑道:“其實這也很簡單,中原各路義軍都是被官兵攆的到處跑,被官府稱為流賊,而我起步的時候,先是建立一個基地,力量不強的時候要韜光養晦,在一個地方收繳地主的土地,歸集體所有,老百姓都是土地的主人,一起勞動,按勞分配,我們成為軍墾營,軍墾營農忙為民,戰時為兵,把鬆散的農民變成一呼百應的強大力量,”
“農民當中也有不少人會手藝,或者善於經商,也必須要編入軍墾營嗎?”李定國接著問道,“你這個問題問的好,軍墾營不是要求每個人必須守在軍墾營裡,有能力的人可以出來單獨發展,若是發展失敗了還可以再回原來的軍墾營,軍墾營是給普通人一個兜底,軍墾營不僅僅是種地,也可以因地製宜,發展自己的工坊,隻要能賺錢,什麼都可以乾,到時候按能力算工價,年底如何分紅,要全體成員投票決定。”
“依楊公子之見,我們這些義軍該如何發展?”李定國問道,我笑道:“要想發展壯大,第一必須要有自己的綱領,讓世人知道你們的發展目標是什麼,第二、必須要有自己固定的地盤,強大的軍隊是需要後勤支撐的,第三、必須發動百姓,依靠百姓,成為百姓的主心骨,為百姓爭取利益,第四、必須有自己可靠的財源,光靠搶和以戰養戰,就會陷入被動,所有的目標沒辦法貫徹執行。”
李定國歎息道:“可惜我知道這些也是枉然,我僅僅是一個將領,重大決策還要義父來做,”我知道張獻忠對李定國有養育之恩,李定國又是一個重情義的人,一時讓他脫離張獻忠是不現實的,隻有等以後找機會了,我安慰道:“李將軍是張大帥器重的人,你的建議還是有分量的,大明的根基已毀,天下越來越亂,尋找發展壯大的機會很容易,”
“楊公子治軍治民都是不世出的人才,我把你推薦給義父可好?”李定國道,我搖搖頭道:“義軍裡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想把皇帝拉下馬,自己做皇帝,他們不是真心為民的,而我觀李將軍是真心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人,所以我才想過來輔佐將軍,”李定國眼裡滿是敬佩:“楊公子能放棄在遼東登基稱帝,足以證明是全心全意為了老百姓,可我隻是個安西將,身邊也沒有合適的位置安置公子,”我微微一笑:“我要是貪圖權貴也不會到你這裡來了,你隻要給我一個謀士的身份就好,”李定國感激之情難以掩飾:“那就太委屈公子了,請先下去安頓休息吧。”
出了營帳,不僅孫鐵臂在,趙連城、趙虎子、王拴柱幾個人都在,見到我出來,都圍了上來,沒用他們詢問我直接道:“我現在留在將軍身邊了,謝謝你們關心,”我衝著趙連城、趙虎子幾個人一一點頭,趙連城拱手道:“恭喜楊兄弟!”趙虎子幾個人也都表示恭喜,站在旁邊的勤務兵催促道:“以後有的是時間交談,先讓楊先生去休息吧,”趙連城幾人這才依依惜彆。
接下來吃住都是和李定國的親衛隊在一起,條件說不上太好,都有了保障,也沒有安全上的憂慮,跟隨者大部隊行軍,從曆山鎮轉移到浙河鎮,又從浙河鎮到應山,隊伍走的很慢,現在都有馬騎,說是行軍,跟春遊也差不多,孫鐵臂這家夥到宿營的時候,都要向李定國的親衛隊挑戰,一時也讓他混出了名氣,拳腳上一時沒有能勝過他的。
喜歡明末少年請大家收藏:()明末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