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裴子野:曆史是一麵照妖鏡
浮沉浪,似人潮,半點不由人。
對於再次的下崗,裴子野表現的很淡定。
一日三餐的口糧還不缺,沒必要急成熱鍋上的螞蟻。
有官當,那就安心地做好秘書的工作。
在其位,謀其政,寫好自己的官樣文章。
沒官做,那就在家看書寫文章。
斷酒肉,少應酬,弄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曆史的故事看多了,人就不計較了。
有啥好計較的,人還能搞得過老天不成?
王侯將相、販夫走卒,都是為了一口飯而奔波。
什麼天下無敵,什麼加官進爵,都是謀一碗飯錢。
努力提升自身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才是最大的勝利。
從南齊到南梁,血腥的故事發生的太多。
一個小小的秘書郎,阻擋不了曆史曲折前進的馬車。
不過是仗著有些個文采,混一口飯吃而已。
所有的才華,不過是無聊的消遣。
當尋常的烽煙,照進曆史的寒月如牙。
轉角遇見的不可放棄,依舊是心頭的白月光。
所以,裴子野才不願意高歌猛進。
怕辜負了時光裡,那無可取代的輕鬆和瀟灑。
經曆了人生的種種,才會對無休止的欲望無動於衷。完)
2.唐邕:才華是華麗的衣裳
國是君王的,家是臣下的。
唐邕非常清楚這點,所以很認真的乾活。
對於高洋的指令,那是言聽計從。
高洋說打獵,他就準備好車馬。
高洋說喝酒,他就安排好飯局。
特彆是高洋外出打仗,必定會帶著唐邕。
因為唐邕善於計謀,而且度勢極準。
高洋非常欣賞唐邕,給了他很多的賞賜。
臣下的帽子是君主給的,唐邕心裡這點逼數還是有的。
所以作為臣下的,要多乾活,少說話。
正是憑著出色的眼力勁,在高歡死後唐邕繼續為高演服務。
在高演的手下辦事,唐邕更是遊刃有餘。
不僅上下的關係,疏通的妥妥的。
就連用兵打仗,都可以親自出馬了。
唐邕同樣知道,凡事是有一個度量的。
特彆是當臣下的,一定要有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
否則,和君主的關係再好,也不過是個“馬屁精”。
識時務者為俊傑,投降北周的唐邕依然混得風生水起。
靠的就是自身能力強,技術好。
要寫文就寫文,要打仗就打仗,啥活都不挑。
這樣的複合型選手,才是政權交替中的“不倒翁”。完)
3.韋孝寬:借刀殺人的好計謀
三人成虎,謠言可以殺人。
端坐在偏廳的韋孝寬,一人飲酒微醺。
自從,北齊斛律光要攻過來的消息傳播開來。
他已經連續幾個晚上,沒有好好睡覺了。
君上六神無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緊急會議一天開三個,找他們商量對策。
臣下交頭接耳,阿諛奉承中藏著狡詐和貪婪。
似乎,等待著樹倒猢猻散,重新起灶台。
韋孝寬在朝堂,知心的同僚並不多。
這與他做事的風格,以及對事情精準的研判有關。
他從來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的君上。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及如何從中規避風險。
斛律光是北齊名將,一旦殺過來後果不堪設想。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斛律光沒辦法出征。
想要永絕後患,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離間計。
想到此,韋孝寬心裡便有了主意。
功高蓋主,向來是當臣子的大忌諱。
高歡,就是韋孝寬想要借的那把屠龍刀。
那就像黃巢那樣,弄些小紙條。
教天橋底下的小乞丐,分成九段不停地說。
韋孝寬喝下一杯酒,露出得意的笑容。完)
4.溫子昇:詩文不敵官場屠刀
不吹牛逼的說,溫子昇很會寫文章。
他寫文章的水平,甚至超過了沈約和任昉。
在當時的北魏文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就是這麼個彪炳文壇的人物,卻死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
原因在於,他那一手比刀子還快的筆杆。
如果他不死,那可能死的就是想殺他的人。
元瑾為什麼要作亂,絕非表麵看上去那麼簡單。
知道內幕的人有很多,但沒有一個人敢輕易點破。
那日溫子昇借酒三分醉,在好友麵前說了不該說的話。
好友為了升官,直接把這件事告發到高澄那邊去了。
倒黴的溫子昇就被關進了大牢,等待秋後問斬。
溫子昇也想過申訴,但他的筆從來不饒人。
連申訴的文辭,都犀利無比,看得典獄長直呼“臥槽”。
溫子昇也想過屈服,但他聽到背叛他的好友成了紅人。
忍不住在大牢裡,將高澄罵的豬狗不如。
住在荒郊野外,尚且有雞犬之音層出不窮。
更何況小小的大牢,怎麼可能沒有隔牆之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詆毀高官的罪名,又被按在溫子昇的腦袋上。
他就這樣老實不客氣的,去見了閻王。
溫子昇到了地府,憑借出眾的文學才華成了閻王殿裡的紅人。
在十八層地獄裡連番講學,廣受好評,那些自然是後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