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遊肇:禦賜的名怎能更改
風水輪流轉,但骨頭不能軟。
麵對髙肇的無理取鬨,遊肇據理力爭。
遊肇的名,是高祖拓跋宏所賜。
怎麼可以因為髙肇權盛,就隨便更改呢。
雖然世宗元恪,連自己的姓氏都輕易改掉了。
但那也是在高祖的授權下,迎合漢族的一招好棋。
那是為了北魏統治,懷柔政策的必要一步。
而自己改名,那不是為了國家好。
隻是某些權貴,自以為是的簡單想法。
所以遊肇做了“強項令”,拒絕不合理的訴求。
元恪也明白,隻要遊肇不認可,他是不會去強迫的。
畢竟,江山還是北魏的,這個大前提。
至於東風壓西風,還是西風壓東風,那都無所謂。
管他東西南北方,隻要都是元恪掌控的。
任何一縷風,都是手中的飄揚寫意,運籌帷幄。
遊肇自然明白,骨頭的根本,是自己的無欲無求。
所以,他從來不參加任何高規格的宴請。
他也沒有任何的小圈子,不參合任何的討論活動。
更多的時間,他埋首於經史以及《蒼》、《雅》、《林》等學說。
與其和那些機會主義者,坐在一起嗶嗶嗶。
不如一杯清茶,獨個人對著痰盂噓噓噓。完)
6.馮寶:嶺南之事有難易乎
嶺南之事有難易乎,一切靠冼夫人定奪。
身為高涼太守的馮寶,想要平安著陸。
著陸的前提條件,是漢人、俚人、獠人三者和平相處。
冼英作為俚族首領,是馮寶最佳的選擇。
當冼英看上了馮寶,馮寶也不想錯過機會的時候。
一拍即合,不僅僅是愛情,還有達成目的的政治聯姻。
所以,馮寶不再執著於權貴,選擇於穩中求進。
想要穩步發展,第一步就是要讓俚人和獠人知書達理。
在這一點上,馮寶可謂是煞費苦心。
不僅自費掏腰包,在高涼郡內開辦了士林學館。
還聘請有學問的漢人傳授知識,自行督導學科成績。
對於整日不思進取的俚人和獠人,按規定執行複讀製度。
誰沒拿到小學畢業證書,就要把學校坐穿。
同時,還他命人傳授俚人和獠人耕織技術。
讓孤陋寡聞之人掌握生產技術,成為農業生產的行家裡手。
馮寶還親自開壇講學,集中向俚人和獠人傳授漢人的先進文化。
同時,深刻剖析行業向數字化轉型的弊端。
讓俚人和獠人,不敢隨便他雷池一步。
無所謂懂,或者不懂,時光都隻剩評比這一項。
這一切,都如探囊取物般簡單。
因為隻有選擇題,沒有比知道答案更加容易了。完)
7.郭祚:為太原郭氏的榮耀
努力,加油!
郭祚對著茫茫的湖水,喊出響亮的口號。
這裡不是澎湖灣,但有外婆家的味道。
這裡沒有魚蝦蟹爆出來,但有一陣晚風吹過。
這裡也沒有白浪逐沙灘,但還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郭祚的目標,不僅僅是星辰和大海。
還有超越前人,在建功立業方麵的責無旁貸。
不管時光和歲月怎麼流逝,心中的夢想永遠不會改變。
那就是找回郭氏家族的尊嚴,以及逝去的榮耀。
太原郭氏,曾經是多麼響亮的名號。
努力的少年,從來不懼怕暫時的擱淺。
明確了方向,腳下的路才能一步一個腳印。
襟懷天下,需要運籌帷幄的實力和能力。
而兵法是決勝的基礎,實踐是達成的手段。
所有從書本中來,又去到烽火與將台。
做人生的主宰,更要做君主手中的王牌。
作為中書博士,他給君主提供合理化的建議。
讓君主的霸權,得以伸張。
作為吏部尚書,他任人唯賢防止階層固化。
讓投機分子,沒有機會結成裙帶聯盟。
一切,為了太原郭氏的榮耀!完)
8.李崇:定邊乾部要有思想
思路決定出路。
作為定邊乾部的李崇,為什麼受人愛戴。
不是因為他官職高,長得帥。
而是因為他有思想,有辦法,能夠解決問題。
定邊乾部不是皇親國戚,出門鍍個金就回去高升了。
而是一件苦差事,弄得不巧一輩子都留在邊區。
李崇沒有關係,所以隻有把手上的活做好。
要做好活,就必須要動腦子,尤其是在外麵。
做的不好不僅下麵人會嘲笑,連老百姓都會掀桌子。
在兗州,他發現城外的盜賊特彆多,經常過來騷擾。
於是命人建了鼓樓,哪裡有盜匪,當地的百姓就雙槌擊鼓。
自此,兗州的盜賊再也沒有出現過。
在壽春,他發現當地人不僅不長壽,而且常生病。
於是命人挖通了來自八公山的山泉水源,說是上天的恩賜。
老百姓喝了山泉水,變得長壽了,都感謝李崇。
在定州,他發現一樁流民詐死逃避勞役案。
經過幾個月的盤查,對屍體進行檢驗。
最終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屬下都覺得他很神奇。
李崇的一生,曆經北魏三帝,治理八州,五拜都督將軍。
這些寫在李崇功勞簿上的成績,令人拜服。他腳踏實地、紮根基層的理想信念,更值得我們學習。完)
喜歡眾生芸:王者浴血請大家收藏:()眾生芸:王者浴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