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菼是典型的知識分子,愛思考,愛做學問。
他的才華,放在官場是一枝獨秀。
放在文化上,那是著作立說的一把好手。
從內心講,韓菼更喜歡過歸隱的生活。
陪不了喝酒,拍不得馬屁。
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寫文章。
跟那群政治混子pk,哪裡能夠搞贏。
最要命的是,康熙還不讓他退休。
這位長命皇帝,在位六十一年。
而韓菼,終究被康熙皇帝的長壽給耗死在任所。完)
4.蔣士銓:忠雅堂裡覓小詩的主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次,蔣士銓真的決定離開。
離開官場的紛紛擾擾,自由自在。
是閹黨也好,是同僚也罷。
反正官場的氛圍,讓蔣士銓感到胸悶。
年紀輕輕,白頭發往上蹭蹭的長。
如果再這樣下去,估計會把小命交代在單位。
思前想後,蔣士銓決定去金陵生活。
順便,會一會多年的筆友,袁枚先生。
袁枚先生的文才,蔣士銓在京師早有耳聞。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後來的故事,正如蔣士銓所想的。
在金陵,他和袁先生閒談甚歡。
他們從詩詞聊到散文,從散文聊到隨筆。
從隨筆聊到傳奇,從傳奇聊到散曲。
袁先生建議蔣士銓堅持寫古體詩,到時候出個《忠雅堂》文集。
因為他,有寫古體詩的天賦和耐心。
當然,如果蔣士銓乏累了,可以換個體裁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傳奇或者散曲,都是比較合適蔣士銓的。
無論傳奇還是散曲,都可以讓蔣士銓抒發情緒。
這麼多年從政,體內積累的毒素,需要慢慢地化解。完)
5.李漁:賣賦編曲的傳奇人物
把愛好整到當飯吃的人,李漁絕對算得一個。
年輕時,讀書讀的好。
什麼《四書》、《五經》,每樣都能來一口。
不過,考運不是很好,沒能夠高中。
本想著,再奮鬥個幾年,也能趕個場子。
結果,大明朝的皇帝下台了,場子就這麼被砸了。
砸了場子,還連帶的剃了頭發。
對於李漁來說,那就是奇恥大辱。
辱是辱了,但還要繼續生活,繼續吃飯呀。
於是,李漁就開始擺攤,賣起了賦文。
明碼標價的事情,古代的讀書人還沒做過。
因為李漁的作品市場化程度高,所以深受市井的喜歡。
不僅有人盜用他的名號,出版了大量的盜版書。
在那個沒有知識產權的年代,李漁再狠也隻能搬家。
當然,搬家是借口,搭個戲班子唱曲才是正事。
亡國之臣,最喜歡的就是靡靡之音。
寫劇本,演故事,李漁才是行家裡手。
加上那些葷段子,特彆能夠治愈流氓的心。
李漁的唱本,成了坊間的香餑餑。
是男人,都要擠上去,咬那麼一口。
能讓男人也喜歡的男人,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完)
喜歡眾生芸:王者浴血請大家收藏:()眾生芸:王者浴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