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碧玉初妝牽絲戲拾貳)
parteve:王府宴上秀耕織茶肆閒話解民憂叁)
書接上回!
這一日,碧玉正在後院分揀茶葉,忽聞前堂幾位漕運腳夫邊喝茶邊大聲抱怨:“唉,這日子沒法過了!辛辛苦苦跑一趟船,掙得幾個辛苦錢,大半都喂了那幫水老鼠。”
“可不是嘛!過一道閘,要一次錢;查一次貨,又要一次錢!名目繁多,比正經稅還狠!”
“聽說那管事的王胥吏,是京兆尹的小舅子,誰敢惹?告狀?怕是狀紙沒遞上去,咱就先喂了魚蝦!”
碧玉聽在耳中,心中一動。漕運關乎京師糧秣的供應,胥吏公然勒索,不僅苦了船工,更可能抬高物價,滋生腐敗。她悄悄記下“王胥吏”之名及大致情況。
晚間回府,她便向司馬亮提及此事。司馬亮皺眉道:“漕運之積弊,本王亦有耳聞。隻是牽涉頗廣,那京兆尹又非易與之輩,若無真憑實據,恐難動他。”
碧玉道:“王爺所言極是。妾身想,若能親往漕運碼頭一看,或能有所得。”
司馬亮斷然拒絕:“不可!碼頭魚龍混雜,太過危險!”
碧玉卻道:“妾身隻需扮作賣茶水的村婦,有護衛暗中跟隨,隻在岸邊觀察,不入險地。王爺若不準,妾身便隻好讓茶肆夥計多打聽些零星消息了。”語氣雖柔,態度卻堅決。
司馬亮知她性子,無奈之下,隻得精選數名武功高強的護衛,命他們貼身保護,不得有失。
次日,碧玉便換上粗布衣服,提著一籃粗瓷碗和一大壺茶水,來到了洛陽城外的漕運碼頭。但見河上千帆競渡,岸邊人來人往,扛包的、記賬的、收稅的、巡查的,喧鬨非凡。
碧玉尋了個僻靜處,擺開碗盞,吆喝賣茶。她目光敏銳,很快便注意到一個身著低級官服、腆著肚子的胥吏,趾高氣揚地在一艘貨船前指手畫腳。船主賠著笑臉,塞過一大串錢,那胥吏掂了掂,似乎嫌少,又大聲嗬斥起來。周圍船工皆敢怒不敢言。
碧玉悄悄問旁邊一個老船工:“老伯,那位官爺好大威風,可是何人?”
老船工低聲道:“娘子新來的吧?那人外號王扒皮。專管這段漕閘,心黑手狠。過閘費、驗貨費、泊船費……花樣多著呢。稍有不如意,就扣船刁難,我們這些跑船的,誰不怕他?”
碧玉心中了然。她不動聲色,繼續觀察。隻見那王胥吏又走向另一艘船,這次似乎索要更多,與船主爭執起來。混亂中,王胥吏懷中掉下一本小冊子,他卻渾然不覺,罵罵咧咧地走了。
碧玉眼尖,趁無人注意,示意一名扮作苦力的護衛上前,迅速將那冊子拾起,藏入懷中。
回府後,碧玉與司馬亮一同翻閱那本冊子。隻見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每日向各船勒索的錢財數目,時間、船號、金額,一清二楚,甚至還有幾筆疑似向京兆尹進貢的記錄,這簡直是貪腐的鐵證。
司馬亮勃然大怒:“蠹蟲,國之蠹蟲,竟敢如此猖狂。”他立刻命人暗中核對冊子內容,確認無誤後,連夜寫成奏章,連同這賬冊證據,直呈禦前。
證據確鑿,龍顏震怒。京兆尹及其小舅子王胥吏,很快被革職查辦,漕運積弊為之一清。消息傳出,船工百姓拍手稱快,皆道汝南王爺明察秋毫。卻不知這背後,那位“賣茶王妃”功不可沒。
此事過後,司馬亮對碧玉更是刮目相看,戲謔道:“愛妃這般能乾,整頓吏治,肅清奸邪,倒顯得本王這王爺,整日裡隻知道品茶下棋,如同吃閒飯的一般了。”
碧玉抿嘴一笑,正要答話,忽聞窗外“哐當”一聲巨響!兩人一驚,出門查看,隻見院中石桌上,司馬亮剛擺好的一局殘棋,被一塊從天而降的匾額砸得七零八落。
那匾額上,赫然是四個鎏金大字:“明鏡高懸”。原來是感激的百姓,不知如何打聽到王爺王妃的彆院,悄悄送來以示謝意的,隻是毛手毛腳,才弄出如此大的動靜。
司馬亮看著散落一地的棋子,又看看那匾額,哭笑不得。碧玉卻已彎腰拾起一枚棋子,笑道:“王爺,這‘明鏡高懸’雖然砸了一盤棋局,卻正好重來。不如下一局‘清明棋’,如何?”
夕陽餘暉中,夫妻二人相視而笑。茶肆雖小,卻如一麵鏡子,映照著民間冷暖,也牽連著王府與市井,成為碧玉傳奇中,又一濃墨重彩的一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喜歡眾生芸:王者浴血請大家收藏:()眾生芸:王者浴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