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元帥的死,如同一塊巨石砸入平靜的湖麵,北平城瞬間暗流洶湧。
沒有這位鐵腕統帥的壓製,他麾下的軍隊、官僚係統、警察機構、財政衙門立刻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
短短數日,北平城內謠言四起,物價飛漲,銀行門前擠滿了兌換銀元的市民,街頭巷尾的巡警數量銳減,取而代之的是三三兩兩的幫派分子在暗處遊蕩。
段家軍內部迅速分裂成幾派:
親子派:以段元帥的老部下為主,主張擁護段明昭接管軍權:"少帥是正統,又在東北打過仗,有經驗有威望!"
親日派:暗中與日本領事館往來密切,他們更傾向於支持商人做派的段明蘭:"大小姐留過洋,懂外交,和日本人打交道更合適。"
而南京國民政府派來的"特派員"表麵上是來吊唁,實則帶著一紙委任狀,想要趁機接管北平防務:"軍閥割據的時代該結束了,北平應該由中央直接管轄!"
關東軍和日本領事館密切關注著局勢。
比起軍人出身的段明昭,他們更看好段明蘭——一個商人出身的女人,總比一個在東北和日軍交過手的少帥好控製。
北平的報紙上也吵得不可開交。
有文章讚段明蘭“巾幗不讓須眉”,稱她熟悉政務、人脈廣博,應主政北平。
有評論稱段明昭“軍人血統正統”,在東北戰場曆練過,更適合繼承軍權。
還有學者和市民代表聯名呼籲“廢除軍閥製度”,由各界代表組成臨時委員會,共管北平。
茶館裡,說書人狠狠拍了下驚堂木,搖頭晃腦道:“這北平城啊,怕是要變天嘍——”
北平的冬夜,雪落無聲。
段公館的書房裡,壁爐裡的炭火靜靜燃燒,暖光映照著三人沉靜的麵容。
段明蘭坐在書桌前,指尖輕輕摩挲著一份外交電報,神色沉靜如水。
她穿著一身素黑的旗袍,發間彆著一朵白花,眉宇間透著疲憊,卻依然保持著優雅的儀態。
段明昭站在窗前,望著外麵紛飛的雪,三年的戰場磨礪,讓他褪去了年少時的意氣風發和傲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內斂的沉穩。
邵庭坐在一旁的沙發上,手裡捧著一杯熱茶,茶香嫋嫋。他的目光在段明蘭和段明昭之間輕輕流轉,眼底藏著深不見底的思緒。
來財——那隻曾經的小狗,如今已長成威風凜凜的大犬,安靜地臥在段明昭腳邊,耳朵微微豎起,警惕地聽著窗外的動靜。
沉默良久,段明蘭終於開口,聲音冷靜而清晰:"軍部現在分成了三派。"
她將一份名單推到桌前:"三分之一是父親的老部下,支持明昭接管軍權;三分之一在觀望,態度曖昧;剩下的……"
她的指尖在最後幾個名字上輕輕點了點:"已經和日本領事館有了聯係。"
段明昭轉過身,目光落在名單上,眉頭微蹙:"親日派比我想象的要多。"
“亂世裡,總有人想找靠山。”段明蘭輕輕點頭,語氣裡帶著一絲嘲諷:
“南京的特派員也沒閒著,昨天見了英國領事,說是‘商討北平治安’,實則把委任狀都亮出來了,想趁亂摘桃子。”
“他們以為北平是塊能隨便拿的糕點?”段明昭的聲音沉了沉。
邵庭放下茶杯,聲音溫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力量:"日本人也在等。"
他的目光落在段明蘭身上:"他們更希望你主政,而不是明昭。"
段明蘭的唇角勾起一抹極淡的冷笑:"因為他們覺得女人更好控製?"
“因為你更懂外交,更擅長在各方勢力間周旋。”邵庭搖頭,語氣認真,“而明昭在東北打過仗,手上沾過日軍的血,他們忌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