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20日,北平軍部。
段明昭站在軍械庫前,目光掃過一排排槍械和火炮。
這些武器來自五湖四海:德國的毛瑟步槍、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蘇聯的莫辛納甘,甚至還有清末留下的老式漢陽造,槍管上布滿鏽跡,膛線幾乎磨平。
他彎腰撿起一把步槍,指尖撫過槍身上斑駁的劃痕,眼神晦暗不明。
這些武器質量參差不齊,老舊型號的零件早就斷了供應,維護時隻能拆東牆補西牆。
——如果他能弄到更多武器,如果他能爭取到南京更多支持,趙常之是不是就不會死?
這個念頭像毒蛇一樣纏繞著他,啃噬著他的理智。
"少帥,"一名軍官匆匆跑來,聲音沙啞,"南苑的防線又被日軍突破了,29軍的弟兄們傷亡慘重,請求支援!"
段明昭猛地攥緊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調第三炮營過去,把庫存的最後二十箱炮彈都帶上。"
軍官欲言又止:"可是少帥,那是我們最後的......"
"執行命令!"段明昭厲聲打斷,聲音冷得像冰。
軍官不敢再多說,敬了個禮轉身跑開。
段明昭站在原地,胸口劇烈起伏,耳邊仿佛又響起了趙常之臨行前的話——
"明昭,讓我去帶隊!我一定守住!"
他閉了閉眼,喉結滾動了一下,將那股翻湧的情緒狠狠壓下去。
現在不是軟弱的時候。
段明蘭坐在書房裡,麵前攤著一份北平臨時停火協議,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紙頁邊緣。
自開戰以來,她臉上再也沒畫過妝,素淨的麵容在燭火下顯得格外清瘦,唯有那雙眼,依舊藏著鋒芒。
她的眼眶泛紅,顯然剛哭過,但神色已經恢複了往常的冷靜。
邵庭輕輕推門進來,手裡端著一杯熱茶:"明蘭姐,喝點茶吧。"
段明蘭接過茶杯,指尖微微發抖:"謝謝。"
她的聲音很輕,帶著連日不眠的疲憊:"常之的遺體......"
邵庭沉默片刻,低聲道:"已經安排人去找了,但盧溝橋現在被日軍占領,恐怕......"
後麵的話沒說完,卻已足夠清晰。
段明蘭閉了閉眼,沒再說話。
邵庭看著她,心裡一陣發酸。
這個總是雷厲風行、連談判時都能笑著懟得對方啞口無言的女人,此刻卻像被抽走了筋骨,脆弱得讓人心驚。
"明蘭姐,"他輕聲說,"常之走的時候,很勇敢。戰壕裡撤退回來的士兵說,他到最後一刻還在開槍。"
段明蘭苦笑一聲:"他從小就是個混賬,逃課、賭錢、跟人打架…我總說他長不大,沒想到最後……"
她的聲音哽了一下,沒再說下去。
與此同時,北平城內暗流湧動。
一些富商和政客開始暗中與日本人接觸,認為隻要推翻段家的統治,北平就能"和平過渡"。
"段家不識時務,非要跟日本人硬碰硬,這不是找死嗎?"
"就是,聽說南京那邊早就不管他們了,軍餉斷了,彈藥也快沒了……"
"要是早點投降,說不定還能保住北平的商號和宅子,何必弄得生靈塗炭?"
“南京那邊明明下達了適時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的指令,段家為什麼非要打?”
這些竊竊私語像毒霧一樣在街頭巷尾蔓延,甚至有人公開呼籲"段家下台",字裡行間都在鼓吹“和平過渡”。
段明昭得知後,冷笑一聲,直接派兵查封了三家煽風點火的報社,將幕後主使扔進了大牢。
"想當漢奸?"他的聲音冷得像刀,"先問問老子的槍答不答應。"
日方也曾派代表與段明蘭談判,提出"停火協議",聲稱隻要段家放棄抵抗,日軍將保證北平的"自治地位"。
段明蘭表麵應付著,筆尖卻在協議上劃下三條線:“日軍必須撤出華北;釋放所有戰俘;賠償中國軍民損失。”
日方代表不屑的拂袖而去,談判破裂。
邵庭與衛兵們遠遠站在廊下,看著日方代表離去的背影,上前輕聲道:“他們根本沒打算和談。”
段明蘭冷笑:"我知道。他們隻是想拖延時間,等關外的援軍到了,再一口吞了北平。"
她轉身看向邵庭,眼神銳利:"但我們絕對不能妥協。"
夜深人靜時,邵庭來到軍部,看到段明昭仍站在沙盤前,眉頭緊鎖。
他輕輕走過去,將一件外套披在段明昭肩上:"明昭,休息會兒吧。"
段明昭搖頭,聲音沙啞:"沒時間了。"
他的指尖按在沙盤上的盧溝橋模型上,那裡插著一麵小小的紅旗,代表著趙常之最後戰鬥的地方。
"明昭,"邵庭輕聲說,"你已經儘力了。"
段明昭苦笑:"儘力有什麼用?常之死了,南苑丟了,西苑也快守不住了......"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帶著幾分自嘲:"我連兄弟都保不住,還談什麼守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邵庭握住他的手,掌心相貼的溫度驅散了些許心中的痛苦:"這不是你的錯。"
他頓了頓,聲音堅定:"在這個亂世裡,能聚起一捧沙的人已經是英雄了,而你......"
他抬頭看向段明昭,眼神溫柔而堅定:"你聚起了一片沙漠。"
段明昭怔了怔,胸口那股鬱結忽然散了幾分。
他反手握住邵庭的手指,力道大得幾乎要捏碎他的骨頭:"邵庭,答應我,千萬要活著。"
邵庭輕笑:"我答應你。"
——但他知道,這個承諾,或許根本由不得他們自己。
他知道這段曆史,比誰都清楚眼下的困境。
在這個亂世裡,許多國人仍是散沙。
太多人還在做著“苟且偷生”的夢,刀沒架到脖子上,便覺得戰火燒不到自家屋簷;槍聲沒在耳邊炸響,便仍對侵略者抱有天真的幻想。
國共雖已聯合抗日,可國民政府內部仍在爭權奪利,四大家族吞食著外援,將本應用於抗戰的物資中飽私囊。
南京的政客們喊著“聯合抗日”,實則隻顧著鞏固地盤,對華北的戰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哪怕段元帥還在,北平也難守住。
段明昭已經支撐了太久,太久。
他獨自扛著這座城的命運,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周旋,在彈儘糧絕的邊緣掙紮,卻始終不肯後退一步。
可人的力量終究有限,一座孤城,如何抵擋千軍萬馬?
但無論如何——
明日是炮火還是末日,他都會陪在段明昭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