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委副書記李富貴的陪同下,黎衛彬前往縣委組織部,專門聽取了關於乾部工作的情況彙報。
在彙報結束後的講話中,黎衛彬極其明確地談及了全縣的乾部工作,尤其是乾部培養和提任工作。
首次提出要大膽啟用年輕乾部,注重35歲以下的青年副科級領導乾部人才的培養和任用,強調青年乾部不要坐在機關裡,而是要真正深入基層一線。
並借此機會告誡縣委組織部,要進一步擴大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吸收通道,加強青年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番講話一經傳開,自然在鬆和縣的官場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尤其是一些35歲以下的年輕科員,聯想到黎衛彬最近兩年啟用的乾部裡麵,青年乾部明顯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所以不少人都認為接下來鬆和縣的官場肯定會出現一批很年輕的科級乾部。
而這種趨勢的出現,自然對他們這一批人極為有利。
對於自己的這種看似無心插柳,實則導向性極為明確的動作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黎衛彬其實並不會刻意去關注。
在縣委書記這個位置上任職的時間越長,他越發明白舉重若輕這四個字的意思。
當然了,眼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等著他去解決。
4月18號這天。
燕宏再一次回到了鬆和縣,而且專門跟黎衛彬約了時間見麵。
酒店的包廂裡。
兩人並沒有立即談及工作的事情,而是閒聊了一會兒。
邊上的潘瑞則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正襟危坐的樣子,時而忙著招呼服務員布菜,時而給領導和那位燕董添茶倒水。
“其實你問我這個問題,多多少少有點緣木求魚。”
“官場的這一套我了解的不多,但是說到搞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績最好的應該是東海吧?”
“他們的路子很明確,無非就是一個中心帶動多級城市共同發展,反觀容城市這幾年的做法,走的路子就正好相反了,應該是強省會的那一套。”
“但是說到底還是形勢變了。”
“東海可以搞一個中心多級城市共同發展,那是因為他們提前完成了資源積累,容城市本身經濟發展水平就很有限,你讓他們怎麼去搞區域經濟一體化?”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沒有標準答案,隻有適不適合。”
包廂內。
對於黎衛彬突然問及自己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看法,燕宏倒是沒有藏拙,但是也沒有賣弄。
隻不過關於這個問題,他不是官場的人,自然談不上有多了解。
但是燕宏的這句適不適合,的確讓黎衛彬有所觸動。
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鬆和縣適不適合搞經濟一體化,自然不是鬆和縣說了算了,而是市裡和省裡,但是上麵憑借什麼標準來判斷?
這個問題既是對鬆和縣的一個拷問,同樣也是鬆和縣的一次機會。
“行了,不說這個問題了。”
“你這次過來,應該不是來找我吃飯的吧?”
戲謔地盯著燕宏。
黎衛彬其實已經猜到了這家夥的來意。
鬆和食品要上市了。
準確地說,是鬆和食品要衝擊上市的機會了。
既然要走這一步,那燕宏自然需要在公司的發展戰略上做出一定的調整,涉及到這個問題,他這個鬆和縣委書記的意見自然很重要。
“找你吃飯是其次,主要還是公司的問題。”
“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情況已經出來了,現在你們鬆和已經差不多完成了整個綠色產業的布局,再加上豐水縣那邊,第一季度公司的營業數據非常漂亮,也是時候考慮衝擊上市的問題了。”
“之前我已經跟公司的高層做過理論驗證,想衝擊上市,目前鬆和食品有個大問題需要你這邊拿主意。”
“我們預計鬆和食品的業務今年就能夠提前達到覆蓋整個華東市場的目標,接下來將會用12年的時間來布局華南市場。”
“一旦這個工作順利開展的話,到時候上市的問題不大。”
“但是這裡麵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選擇方向問題,一旦布局華南市場的話,我們的產能會出現嚴重不足,一個槐林縣還不夠。”
抿了口水。
燕宏說完朝黎衛彬瞥了一眼。
其實這兩年鬆和食品的發展幾乎是一年一個樣。
但是越是如此,他越是驚訝當年黎衛彬找他做這個事情的時候,竟然一眼就能看出這個產業的潛力。
而此刻聽完燕宏的介紹。
黎衛彬腦子也在飛快的轉動。
實際上燕宏說的問題並不是什麼複雜的難題,產能不夠,擴大產能就是了。
問題就在於。
擴產能要朝哪個方向發力?
是繼續以鬆和縣委中心,吸納周邊區縣的潛力,還是重點以尋租的方式到外地去開辟新的產業區。
這二者之間需要權衡的,恐怕不隻是簡單的經濟因素。
其實越是思考這樣的問題,黎衛彬越能發現年家華問的那個問題內涵的深意。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