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裡。
劉德林進來,招呼這位劉縣長坐下後,黎衛彬一直都沒有說話,而是慢條斯理地忙著清洗杯子,沏茶。
看起來一切都顯得十分平和,偏偏平和之中又透露著一絲壓抑。
“老劉,嘗嘗吧,山裡的新茶。”
“朱家河確實是個好地方,可惜這麼多年,山裡的茶葉品牌一直都沒做起來,浪費了一個發展的好機會。”
“之前朱家河鎮撤編,部分地區並入柳南,朱木林前朱家河鎮黨委書記,現柳南鎮黨委書記)跟我提議想在柳南鎮開辦一個茶廠,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再推一推八裡山的茶葉。”
“後來縣裡忙著推動八裡鋪的項目落地,這個提議一直都被擱置在那裡,現在看來,我這個書記也是睜眼瞎,錯過了一次好機會啊。”
洗過茶葉。
隨著沸水注入杯子裡。
茶葉泡開,整個屋內立即飄滿一股子茶葉的清香。
黎衛彬含笑把茶杯推到劉德林麵前笑著說道,然而聞言劉德林心底卻有些不是滋味。
他當然不相信黎衛彬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想談一談,但是黎衛彬擺出這麼一副姿態,他劉德林的確毫無辦法。
來鬆和縣任職馬上就一年時間了,劉德林很清楚黎衛彬這個縣委書記有怎樣的手段。
他劉德林呢?
名義上是縣政府的一把手,但是主要的專項工作基本上都被把持在常務副縣長李素娥跟副縣長陳曉華手裡。
偏偏明麵上,這些工作黎衛彬都交給了他劉德林。
這種感覺憋屈當然憋屈,但是他也很清楚,在沒有得到黎衛彬的認可之前,這種狀況幾乎不可能會有所改觀。
這也是他急於跟黎衛彬談一談的目的,鬆和縣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越是如此,留給他劉德林的時間就越少。
尤其是鬆和縣撤縣設市在即。
如果到時候他這個縣長沒辦法直接過度縣級鬆和市市長,而是再次外調,那就真的是顏麵掃地了。
“黎書記,八裡鋪的那個項目,我老劉問一句實話,你到底有多大的把握?”
屋子裡。
抿了口水。
沉思了片刻後,劉德林還是決定不再拐彎抹角,開誠布公地跟黎衛彬談一談。
關於這個問題,劉德林的確思索了很長時間。
鬆和縣並不是什麼文化名城,也非旅遊勝地。
在鬆和縣搞旅遊產業,一開始接觸到這個信息的時候,他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完全不明白當初葛宏偉執掌縣委的時候,縣委班子是怎麼通過這個項目的。
隨著了解的東西越多,再加上八裡鋪的項目進度突飛猛進,他隱隱有些明白這裡麵的邏輯,但是關於怎麼啟動這個工作,用什麼辦法來保證項目盈利,劉德林心底仍然存在很大的疑惑。
當然了。
跟黎衛彬談這個問題隻是一個契機,他真正想達到的目的,還是了解黎衛彬的想法,說服自己統一跟黎衛彬的意見。
聞言黎衛彬含笑看了看麵前的劉德林,這位劉縣長的意思他當然清楚。
其實劉德林的判斷很對,對他這位縣長,黎衛彬的確存在壓製的意思和做法,但是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鬆和縣並不是那種經濟高度發展的地方,經濟增長靠的是改革和大麵積的基礎投資,並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經濟發展機製。
改革本身就意味著不穩定性。
作為縣委書記,他有充分的理由和必要掌握絕對的話語權,以確保鬆和縣的改革不走偏,不走歪。
“老劉啊,你這個問題可是難住我了。”
“搞經濟工作都是趟著石頭過河,要是有完全的把握,你我恐怕就不用這麼愁了。”
“你來鬆和縣的時間也不短了,鬆和縣的出路在什麼地方,你老劉應該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現有產業優勢不能繼續擴大的情況下,你認為鬆和縣的經濟增長點在什麼地方?架橋修路蓋房子?還是招商引資辦企業?”
張了張嘴巴,劉德林有心反駁黎衛彬的話,偏偏到了嘴邊的話卻怎麼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