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衛彬的這幾句話算是說到了症結所在。
架橋修路蓋房子?
招商引資辦企業?
如果這兩條路真的那麼好走的話,那中部內陸地區就不會發展不起來了。
反而是黎衛彬要搞旅遊產業更加靠譜一些,最起碼這條路是具備特色的。
見劉德林不說話,黎衛彬也不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讓他這位縣長難堪,而是直接把早就準備好的材料拿了出來。
這是黎衛早就已經起草好的,關於鬆和縣旅遊產業的發展規劃。
從黎衛彬手裡接過這份材料,劉德林看得十分仔細,隨著不斷深入,他這位劉縣長的麵部表情也變得極為生動。
一直到看完所有的內容。
劉德林才放下手上的材料,但是卻久久都沒有開口。
實際上此刻劉德林心底複雜的程度除了他自己根本沒有人能體會得到。
不得不承認,黎衛彬給他的這兩份材料帶來的衝擊是極大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單純看黎衛彬起草的那份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劉德林都很難相信這是黎衛彬一個人想出來的。
按照方案,鬆和縣的旅遊產業發展一共是分成三個步驟來走的。
第一步是完善基礎的配套服務。
包括整個鬆和縣城的交通網絡二次升級,餐飲住宿行業的完善,交通治安管理機製的健全、旅遊路線的規劃以及加強市場監督質量管理等幾個方麵。
第二步是通過承辦幾個係列的大型活動來全麵推廣鬆和縣的旅遊路線和知名度。
包括豐水河展銷會、影視基地建設、豐水河旅遊文化節,豐水河音樂節以及各項體育賽事。
當然,這些都是規劃,凡是規劃都存在成敗兩種可能,材料裡麵黎衛彬寫的十分詳細,從方案設計到保障機製等等。
第三步則是整個方案中最重要的內容,也就是打造鬆豐槐旅遊產業一體化的品牌,建立整個江南省最大的區域性生態旅遊區,共同開發鬆和、豐水以及槐林三地的旅遊資源。
相比於前麵兩步,這一步可以說是點睛之筆。
老實說,鬆豐槐三地的旅遊資源相對來說都不是很豐富,但是如果三地聯合起來那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鬆和縣有八裡鋪生態旅遊區。
豐水縣有江南省最完善的綠色生態農業體係,沿江農場,這一點即使是鬆和縣後來居上也很難超過豐水縣。
槐林縣是整個江南省傳承江南古典文化最多的縣,僅僅是水鄉古鎮就有四五個之多,還有黃江市數一數二的非遺傳承。
這三個地方,單靠任何一個縣,想開發這些旅遊資源都很難,但是如果聯手開發,打造區域性的旅遊區,完全是可以實現的。
“黎書記,我看這個事情要麼跟市裡做一個專門的請示吧。”
“這個方案本身不隻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更多的組織人事工作,萬一市裡有其他的考慮,我們後續的工作可就不好開展了。”
其實劉德林說這兩句話的時候,黎衛彬已經明顯察覺到這位劉縣長有了服軟的意思。
隻不過他很清楚劉德林的性格,這位劉縣長鑽牛角尖的本事也是一般人所沒有的,僅僅靠一份產業規劃,恐怕還無法做到讓他徹底服氣。
任何一個能夠做到領導崗位的乾部,誰腦子裡沒有一點想法,但是有想法並不難。
難的是能把想法落實下去,是能創造機會找到落實想法的抓手。
畢竟規劃僅僅隻是理論和設想。
能不能落實成功,靠的不是耍嘴皮子。
而是實打實的項目,是真金白銀砸下去的投資。
所以不做他想,黎衛彬直接把準備好的另外一份材料拿了出來,正是這次關於承辦“誰是歌王”選秀節目的材料。
“老劉啊,你再看看這份材料。”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