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黎衛彬給陳昌浩挖坑,那肯定不可能。
但是陳昌浩手裡的那份材料的確是他早就準備好的,無非就是交給誰看的問題。
如果今天來的不是陳昌浩,而是陳正清或者周俊龍的話,那這份材料自然就會交到那兩位手中。
至於黎衛彬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準備?原因不複雜,紅眼病給鬨的。
地方發展其實跟人與人之間相處有異曲同工之妙。
鬆和市發展至今,不管是改革,還是經濟社會發展,乃至這一次撤縣設市,在淮陽市的其他區縣眼中本身就是一種不公。
即使鬆和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借助太多淮陽市的支持,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結果也完全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鬆和市再想獲得政策上的支持,那就很難了。
而扭轉這個局麵辦法也簡單。
一是反哺兄弟區縣的發展。
正所謂拿人手軟,吃人嘴短,隻要鬆和擺出反哺兄弟區縣的架勢,並付出一定的行動,那質疑聲自然不攻自破。
二是全麵超越。
五十步隻會笑百步,但是五十步肯定不會笑千步萬步,而是會從旁觀、質疑以及嘲笑的態度轉變為信服、跟隨和學習。
而且這二者之間有很深的遞進關係。
鬆和市想要實現全麵超越,引領區域經濟發展,主導區域經濟政策,那就必須有足夠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而贏得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的前提就是反哺兄弟區縣,堵住質疑者的嘴巴。
會議室裡很安靜。
儘管已經猜到黎衛彬是挖好了坑等著自己往裡麵跳,但是在發展經濟的問題上,陳昌浩並不會開玩笑,所以這份材料他看的十分仔細。
一直到過了將近十來分鐘,陳昌浩才放下手裡的材料,然後若有所思地朝黎衛彬瞥了一眼。
“這個方案成功落實的可能性有多大?你們鬆和市有沒有做過相關的理論論證?”
良久後。
陳昌浩總算是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陳書記,我個人的把握超過一半。”
“哦?這麼有自信!”
對於黎衛彬的回答,陳昌浩的確有些吃驚。
他的這個問題其實看作是刁難也可以,畢竟這種方案即使經過理論論證,但是真要說有幾成的把握,那恐怕也是未知數。
黎衛彬甚至沒有思考就認為他有過半的把握,那其實就等於是變相地說明這個方案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了。
一時間陳昌浩自己反而有些不確定了,因為黎衛彬給他的這份方案,連他這個副書記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按照方案,黎衛彬或者說鬆和市是打算圍繞鬆豐槐三地打造一個大型的生態旅遊區。
當然,這個生態旅遊區僅僅隻是宏觀意義上的範圍,或者說核心旅遊區。
而在這個核心旅遊區以外,鬆和市將會牽頭成立一個豐水河旅遊集團,專門負責開發整個核心區域的旅遊資源。
而為了進一步拓寬旅遊市場,豐富旅遊資源體係,他們會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在周邊的區縣開辟出5條旅遊線路。
這5條旅遊線路就像是一根根紐帶,將周邊的幾個區縣跟鬆豐槐三地的區域經濟圈聯動起來,形成鬆和鬆豐槐周邊區縣三個層次的區域經濟體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