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東方不敗見狀輕咳幾聲,對黃雨鋒說:“黃掌門,還有這麼多人呢,注意點影響。”
江雨燕聞言離開黃雨鋒身邊。
黃雨鋒看向東方不敗,無所謂地說:“小白,大家熟得很,哪有什麼影響。
莫非你吃醋了?”
“我怎會吃醋。”
東方不敗心中發虛,轉頭不理他。
當見到婠婠時,東方不敗露出震驚之色。
“婠婠,我們分開不過一個多月,你怎從宗師後期達到大宗師圓滿了?”
東方不敗難以置信。
僅一個多月前,婠婠還是她的晚輩,如今實力卻趕上她,讓她無法接受。
東方不敗的話讓邀月和憐星看向婠婠。
短短一月從宗師後期到大宗師圓滿,這太不可思議。
她們認為若非高人灌頂,絕不可能。
但婠婠實力穩固,她們確定這不是灌頂所致。
“東方教主、兩位宮主,彆這樣看著我。
昨晚我的實力還在宗師後期,是黃掌門昨晚幫我,我才達到大宗師圓滿。
你們想了解什麼,問黃掌門吧。”
婠婠未稱呼黃雨鋒為夫君,她知他對幾位姑娘有意,不想破壞他的好事。
眾人聞言看向黃雨鋒。
“雨鋒,這是怎麼回事?你能讓人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實力?隻花了一晚,毫無副作用?”
身為武夫的他,卻向往文人風采。董卓命他參加蔡邕的詩會,恰好收到請帖。
自知才學淺薄,他擔心在宴會上丟臉,心中惴惴不安。
呂布好奇地問:“我有何不妥之處?”
王也奉承道:“上次見將軍英姿颯爽,今日更添儒將風範。”
李智和衛仲道聽後心中暗罵王也厚顏無恥,竟能如此諂媚。
呂布穿著不搭,卻被王也稱為儒將,心中暗自得意,嘴上卻謙虛回應。
隨後,呂布熱情地向李智和衛仲道打招呼,李智心中暗罵其粗俗,而衛仲道則被完全忽視。
李智和衛仲道隻好行禮:“拜見呂將軍!”
“既然同去蔡公府,何不一同前往?”呂布向李智與衛仲道點頭示意,輕拍王也肩頭,瞬間明確了彼此關係。儘管呂布與李儒同為董卓重臣,但他對李儒並無好感,尤其厭惡其狡猾多計,生怕被其算計。
王也察覺到對呂布的好感悄然提升。望著呂布與王也步入蔡府,李智雖心懷不滿,卻不敢表露。
蔡府雖不及王允司徒府之奢華,卻多了一份雅致,皆因蔡邕身為左中郎將,俸祿不及三公之尊。賓客隨管家步入蔡府,終抵桃林,案幾已備,婢女忙碌擺放佳肴。王也身為白丁,自坐末席,毫不在意。李元霸則因食量驚人,被特彆安排。
環顧四周,文人雅士衣飾光鮮,王也目光閃爍。李智仗父勢,得意坐於前排,衛仲道緊隨其後。二人炫耀之際,望向王也,卻愕然瞠目。原來,王也正分發蚊香,厚顏稱是蔡公心意,賓客信以為真,欣然接受,李智與衛仲道氣憤不已。
宴會啟,蔡邕舉杯共慶。王也遠望蔡邕,儒雅和善。其左坐尚書仆射士孫瑞,嚴肅顯赫。其右,呂布興致高昂。
宴後,眾人熱議典籍詩歌。呂布敬仰文人,卻因學識所限,難以融入,心生懊悔。王也對這些話題無興趣,欲餐後離去。
然而,宴會正酣,眾人推杯換盞,吟詩作樂,拍手叫好,相互吹捧。王也覺無聊,欲悄然離席,家中貂蟬正候。
“王也王長青,何不賦詩一首?”李智大聲提議,全場靜默,目光齊聚王也。王也尷尬,進退維穀。
“此乃蔡公之侄?”
“可是那售蚊香的太學生?”
“相貌堂堂,怎奈何投身商賈!”
眾人議論,蔡邕疑惑,他未邀王也。
現場除李智、衛仲道之外,儘皆名士。
有人暗自嘀咕:“此人豈非白吃白喝之輩?”
“無帖何以擅入?”
蔡邕麵露疑惑,呂布接口:“蔡公,此乃王允之侄,才華橫溢,現為太學生。”
“哦,竟是王司徒之侄,果然氣宇軒昂!”
蔡邕與王允同僚情深,自不會刁難於他。
聞呂布言王也有才,蔡邕起了提攜後輩之心。
今夕宴會,正宜揚名。
若王也詩作尚可,他不吝賜教,助其揚名。
“王賢侄既有佳作,何不吟誦,讓眾人共賞?”
王也尚未回答。
李智恐王也盜用舊作應急,急中生智:“長青兄,今夜月色明亮,星辰點點,何不借此美景賦詩一首?”
李智深知王也在太學中籍籍無名,並無顯著才學,否則早已聲名遠揚。於是,他心生一計,欲使王也在眾人前出醜。
或許今日所著儒衫不甚合體。
身為武將的他,內心仰慕文人風采。今聞蔡邕即將舉辦詩會,董卓命他前往探視。
不料,蔡邕竟親自邀請。
但他自知文學淺薄,擔心宴會上露怯,心中惴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