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力大無窮,王也特地為他鍛造了一柄五十餘斤的狼牙棒,極為匹配他的力量型戰士身份,他還考慮為他配備雙馬以承載其重量。
徐庶智勇雙全,現為王也麾下的安保人員,王也大方地贈予他一柄價值昂貴的長劍。
莫石頭雖堅持隻駕車不騎馬,王也依然為他定製了一杆馬槊,並為三人都準備了甲胄以備不時之需。
正當王也興致勃勃地觀看時,有人敲門,小翠開門迎接蔡邕與蔡琰父女。
蔡邕父女對王也感激涕零,蔡邕直言若非王也相救,他早已命喪九泉。
王也謙遜以對,引領二人至客廳。
他早已從呂布處得知蔡邕出獄的消息,並提前告知蔡琰,蔡琰激動萬分,對王也熱情似火,兩人相談甚歡。
王也並未親自去接蔡邕,以免被王允知曉後在仕途上刁難。
坐下後,王也問蔡邕將來的計劃。蔡邕麵露憂慮,因直言險遭不幸,對仕途已失望,打算隱居寫書,遠離塵囂。
然而亂世隱居不易,恐怕會再次被迫出山,如董卓般強權壓迫。
世事繁雜,命運多變。
蔡瑣坐在蔡邕身旁,滿臉愁容,望向王也,眼中閃爍著詢問:“我們的未來該怎麼辦?你若不行動,我便隨父親隱居了!”
王也心煩意亂,自己也不知前路如何,無言以對。
“咚!咚!咚!”
此時,院門突然被急促敲響。
莫石頭跛腳慌張闖入,喊道:“公子,宮裡來人了!”
王也連忙與蔡邕出門迎接。
來者是宮中傳旨太監,宣讀聖旨:因王也誅殺董卓有功,安定國家,特封為並州刺史,三日內赴任。
王也與蔡邕謝恩接旨,打賞太監後送走。兩人麵色沉重,其他人也麵露憂慮。
並州非福地,實則危險重重。曆任刺史如張懿、丁原皆遭不幸。名義上有九郡,實則漢人僅控三郡,且常受胡人侵擾,貧困至極。加之太行山黑山賊眾,環境惡劣。
蔡邕、王也都深知此理。並州荒涼,群雄如曹操、袁紹、公孫瓚皆未覬覦。直至曹操統一北方,才想起並州。
王也心中暗罵,認為是王允嫉恨他而從中作梗。但王允命不久矣,西涼軍破城即其末日。
王也陷入兩難,赴任危險,抗命則王允會以違抗聖旨加害。若假意上任再逃,甄堯及其勢力也不會放過他。再者,亂世無實力,何以保護家人?
正當王也苦惱時,腦海中響起係統提示音。
叮!
麵前出現兩個選擇:“一,拒絕委任,隱匿身份,獎勵天堂雨傘一柄。”
其二,若領命而行,矢誌不渝,則可獲賜混元歸一秘法,此法能平衡陰陽,益壽延年,強化體魄,避百毒,且使人精神飽滿。
王也被“精神飽滿”四字深深吸引,當即領悟其深層意義,毅然選擇了這項任務。
刹那間,混元歸一秘法的精髓湧入王也心田。領悟之後,他嘴角浮現出一絲狡猾的微笑。
蔡邕父女見狀,不禁相視而疑。
“小郎君,你無恙否?”蔡邕關切地問道。
王也回過神來,豪邁地回答:“天子如此厚愛,我怎能不竭忠儘智?無論前路多麼艱難,我王也誓要完成任務!”
蔡邕聞言,激動地稱讚:“好!這才是大丈夫應有的氣概,我蔡邕沒有看錯你!”隨即決定:“我蔡邕無論身處何方,都難以獨善其身,不如就以這老邁之軀,陪賢侄共赴此行!”
王也與蔡琰聽後皆喜。蔡邕的加入無疑是巨大的支持。
決定前往並州後,全家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特彆是蔡琰的物品,多得仿佛要搬家一般。
並州刺史府坐落於晉陽城。在王也所處的時代,從長安至晉陽乘動車僅需數小時,然而現在乘坐馬車,則需耗時數月。路途遙遠且充滿危險,若無武裝力量保護,恐怕難以平安到達。
如何找到這樣一支隊伍讓王也頗為費神。漢朝尚未有鏢局,王也思前想後,想到了呂布。
雖然王也不善軍事,但徐庶精通。於是,他攜徐庶拜訪呂布,一番奉承之後,終於從呂布那裡購得一百名騎兵的名額。
這些騎兵並非呂布親信,而是丁原麾下的並州士兵。
呂布本就對他們心存猜忌,如今既能消除隱患又能獲利,自是欣然應允。王也花費了三百萬錢購得這一百名騎兵,這已是友情價,原價需翻倍。
其實騎兵本身價值不高,關鍵在於戰馬,市價每匹超過五萬。
此次交易,王也的資產瞬間縮減三分之一。
王也與徐庶隨呂布校尉前往軍營挑選人馬。
因王也年輕且身著郎官服飾,士兵們多輕視他,以為他是靠關係來此挑選家兵的。
徐庶閱人無數,眼光獨到,迅速從這批騎兵中挑選出一百名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