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人皆為隨丁原征戰沙場的老將,價值無法估量,王也斷不會輕易將他們轉讓他人。
王也自稱為新任並州刺史,老兵們麵露疑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畢竟王也年歲尚輕,尚未及弱冠,如何能擔此重任,即便是治理一縣也嫌稚嫩。
但王也亮出官印後,老兵們才信服。
能隨王也重返並州,騎兵們滿心喜悅。
流離在外,誰不向往歸家,誰不懷念親人。
其他並州騎兵聞訊,皆是滿心羨慕,懊悔未曾早些爭取。
王也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出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隻可惜名額有限,資金亦匱乏,王也雖有心全數帶回,卻也力不從心。
剛離軍營,王也一行便遇一騎士阻攔。
此人年過二十,濃眉大眼,方臉闊口,相貌威嚴,身材魁梧,剛毅中不失儒雅。
“車上可是誅殺董卓的英雄王使君?”
騎士下馬抱拳,一臉恭敬。
王也審視此人,並不相識,心生疑慮:“正是在下,請問閣下何人?”
對方沉穩回答:“吾乃張遼張文遠!”
“張遼!”
王也聞言,雙目驟張,心跳不由加快。
張遼,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合肥之戰率八百勇士衝擊孫權十萬大軍,直取其帥旗,令孫權驚懼,吳軍大敗。
後又以七千兵馬大敗十萬敵軍,險些擒獲孫權。此戰後,他名揚江東,成為傳奇,“張遼止啼”的故事在民間廣為傳頌。
“閣下有何貴乾?”
王也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張遼撩起衣袍,單膝跪地,拱手道:“若蒙不棄,我願追隨王使君前往並州,為大人效犬馬之勞。”
王也心中大喜,連忙下車,扶起張遼:“豈敢豈敢,能得文遠相助,何懼前路艱險!”
“隻是……”王也皺眉,麵露難色,“呂將軍那邊該當如何?”
張遼連忙答道:“使君放心,我自會向呂將軍稟報。”
望著張遼離去的身影,王也滿心困惑,張遼為何突然前來投效?他自知能力有限,張遼身為一代名將,絕非泛泛之輩,斷不會隻因自己誅殺董卓便盲目跟隨。其中必有緣由,隻是王也一時難以揣測。
若得張遼助力,無疑實力大增。張遼過往隨丁原抵禦外敵,對並州地勢極為熟悉。有他相伴,王也前往並州之路將更為順暢。
王也帶回的一百精騎,令李元霸、莫石頭等人驚愕不已,莫石頭更是緊盯著戰馬,目光熠熠。
這一批人馬的安頓成了棘手之事,王也家中院落狹窄,難以容納。所幸莫石頭主動提出幫忙,王也便交由他處理。
此行人數眾多,至少需要四輛馬車與兩輛牛車以作運輸。馬車載人,牛車運貨。蔡邕父女之事無需王也費心,雖已淪為平民,但底蘊猶存。
王也將從甄堯處贏得的奢華馬車變賣,得銀三十餘萬,而購置車馬僅花費十萬。接著,他打算出售房屋,昔日以十數萬購入,今朝竟可售得三十萬。皆因前房主因誅董卓而升官,眾人欲借此討個好彩頭。
眾人忙碌間,張寧內心糾結。她與妹妹張小小商議,張小小決意跟隨王也。張寧雖心有不甘,但慮及自己若刺殺失敗身亡,妹妹將無人照料,終是應允。
王也察覺張寧心不在焉,知其憂慮,遂將她引至書房,輕輕壁咚。
“你……想窒息我嗎?”
張寧羞澀喘息,輕捶王也,卻無實質力度。
“願隨我同行否?”王也在她耳邊低語。
張寧耳垂被他溫熱氣息拂過,一陣酥麻,不由顫抖。
“抱歉!”張寧艱難開口,眼神堅定,“大仇未報,我豈能離去?”
“你的仇,我來擔。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隨我走吧,我需要你。”王也語中帶有一絲懇求。
張寧搖頭:“彆這樣,我怕我會動搖。”言罷,她掙脫王也,逃離書房。
王也未發現,她臉上已布滿淚痕。
此行並州,王也還攜趙宇與其祖母同行。於市集選購車馬時,趙宇聞王也行程,懇請一同前往,至並州後再轉往常山。他接獲家書,父趙風病重,需與祖母歸鄉探望。
王也一行人,包括蔡邕、徐庶之母、趙宇祖母三位長輩,貂蟬、蔡琰、張小小三位美女,以及李元霸、徐庶、莫石頭、趙宇,一行人聲勢浩大。
喜歡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請大家收藏:()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