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甄堯如何找到畢嵐後,得知畢嵐隱居在並州西河郡。王也立刻命張遼率兩百鐵騎,隨甄堯前往邀請,並派徐庶同行以增助力。
兩日後,畢嵐被“請”至刺史府。這位六十餘歲的老太監身形消瘦,滿臉皺紋,白發蒼蒼,下頜光禿,顯得與眾不同。
王也首次近距離接觸太監,心中滿是好奇。他屏退旁人,對畢嵐說:“聽聞畢公技藝非凡,所製之物舉世無雙,實在令人敬仰。”
畢嵐卻謙遜道:“過獎了,都是虛名,老夫不過是個垂暮之人罷了。”
老太監語調淡然。
王也一眼便瞧出,徐庶等人定是硬把畢嵐拽來的。
這老太監性子倔強,既已選擇隱居,自不會輕易改變主意。
王也試著用好感度檢測,發現老太監對他的好感度為65,尚算友好,隻要他不反感自己,就有轉機。
對付此類人物,強硬手段無用,唯有投其所好。
王也正色道:“畢公,你若願隨我走五處,看過那些物事後,還想隱居,我絕不阻攔,並親自護送你回去!”
畢嵐麵露難色:“還是送我歸隱吧,我這身子骨可禁不起這番折騰。”
經王也再三懇求,畢嵐勉強答應去兵器營看看。
兵器營氣勢恢宏,分為煉鐵、炒鋼、精煉、鍛打、鑲嵌五大區塊。
到達時,營地內一片繁忙,工匠們正忙著打造陌刀、鎧甲及其他兵器。
畢嵐步入營房,瀏覽陌刀製作流程圖後,目光閃爍,一臉驚愕,連稱陌刀為當世罕見的神兵利器。
他急切詢問流程圖來源,王也隻好編了個故事,歸功於雲遊道士。
隨後,王也帶畢嵐觀看鐵匠鍛造陌刀,畢嵐嚴厲批評匠人技藝不佳,指責他們浪費材料、虛度光陰。
見畢嵐恨鐵不成鋼的模樣,王也心中暗喜,知道目的已達。
這就像嗜酒之人誓要戒酒,卻在美酒前顯露真身。
成功說服畢嵐後,王也鬆了口氣。
這些日子,他在軍營奔波,數日未曾沾葷。
想到家中兩位姐妹,王也心生渴望,不願她們因缺少關愛而枯萎,於是直奔內宅,欲與她們共度時光。
剛踏入內宅,便被人喊住。
“使君請留步!”
郭嘉擦汗急步趕來。
“奉孝,何事如此慌張?”
王也滿心疑惑。
近日,郭嘉與郭淮、王家三子忙於屯田,一切順利,不知今日何故慌張。
“使君,附近山賊騷擾屯田,三日來,已有三百餘人喪命!”
郭嘉痛心疾首。
“我們不是派兵守衛了嗎?怎會如此慘重?”
王也怒道:“郭淮和王家三子是擺設嗎?”
郭嘉急忙辯解:“問題不在他們,賊人狡猾,行蹤難覓,加之四周多山巒,賊人一入山,我們便無計可施!”
王也默然。
誠然,此遊擊之策著實惱人又無解。
“嘁!”
王也冷聲道:“我還沒找你們麻煩,你們倒先囂張。好,今日便叫你們知道,老虎之威不可犯!”
“晉陽城周遭山林廣袤,藏匿著十餘股賊匪,人數多則七八千,少則二三百!”
軍營之內,甄堯手指地圖,向王也等人闡述晉陽城周邊的賊情。
王也凝視著那張略顯稚嫩的地圖,滿臉疑惑。
他細細端詳許久,卻始終未能明了地圖所示方位。
“原本這些本地賊匪人數寥寥!”
甄堯望向王也,略顯無奈:“自黑山軍被我們擊潰,不少殘兵投靠了他們,使得賊勢迅速膨脹,這也是他們敢於侵擾我們的緣由之一。”
聽完甄堯之言,王也陷入沉思。
這些山賊固然可惡,但其力量亦不可小覷。
尤為麻煩的是,他們行蹤飄忽,從不正麵交鋒。
正當王也思忖對策之時,係統之音在他腦海中回蕩。
叮!
“選項一,寬恕山賊,獎勵露營帳篷一頂。”
“選項二,圍剿山賊,獎勵黃河大水車製作之術。”
王也毅然選擇了“圍剿山賊”。
為將山賊徹底鏟除,王也、郭嘉等人商議良久,終得良策。
其實,剿滅山賊對王也而言益處頗豐。
既能借此獲利,又能曆練新軍護衛百姓,王也自是全力以赴。
然而,行動之前,王也需先重整軍備。
初至晉陽時,王也麾下不過千人,而今已擁騎兵兩千,步卒一萬四千。
為便於指揮,王也將兵馬分為六營:
騎兵營由張遼統率,前鋒營歸徐晃,左軍營屬郭淮,右軍營與中軍營則由王也親轄,輜重營由莫石頭負責。
除輜重營與中軍外,其餘各營皆有兩千人。
王也正全力重整軍備之際,畢嵐曆經半月有餘,終製成首把陌刀。
王也聞訊,興奮不已,急往試之。
畢嵐所造陌刀,長約三米,刃柄各半,均為一米五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