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多爾袞親率六萬主力,駐紮於錦州城北、東、南三麵,重點控製小淩河渡口,以此斷絕我軍通過水路給錦州補給物資。此外,後金軍還占據乳峰山,占據製高點,架設紅衣大炮,俯瞰錦州城······”
“濟爾哈朗率兩萬精兵,駐守塔山與杏山之間的高橋,在那裡埋設拒馬、挖掘壕溝。高橋乃狹窄通道,最窄處僅兩裡寬,後金軍的這一部署,無疑是對明軍的鎖喉之舉。”
“不僅如此,濟爾哈朗還另派騎兵遊擊於連山一帶,密切監視寧遠方向我軍動向。”
“而後金又在義州囤積了大量糧草,由阿濟格率領數萬兵力負責護衛,以此來防止明軍對其後方發動偷襲······”
“······”
洪承疇指著牆上的地圖,給朱由檢以及幾個高級將領,彙報當前局勢。
他先是深入分析了清軍的戰略布局,接著又交代了明軍所采取的戰略,以及當前麵臨的困難。
後金兵圍錦州,控塔山、杏山,切斷鬆錦之間的聯係,同時在錦州外圍構築深溝高壘,形成“圍點打援”的戰略態勢。
尤其高橋的這道“鎖喉”防線,使得明軍有力無處施展。
可以說,後金軍糧草供應充足,防禦工事堅固,擺出了一副要將錦州困死的架勢。
而錦州城內卻麵臨著斷糧的危險,明軍想要攻打卻又難以突破,隻能與後金軍慢慢周旋。
“洪督師,朕並無怪罪你的意思。此前你所製定的戰略並無過錯,解救錦州之圍,確實不能急於一時。然而如今形勢已然不同。”
朱由檢淡淡道,“朕此番帶來十幾萬軍隊,加上現有的兵力,總計二十多萬。咱們是否應當調整一下戰術?憑借兵力優勢,以快速機動的方式,突破後金軍‘鬆錦通道’封鎖,一舉解錦州之圍。”
“陛下,臣早已思索過這個問題,心中早有謀劃。”
見皇帝並非前來興師問罪,洪承疇興致勃勃地說道,“臣所製定的破局策略,核心思路可歸納為八個字:斷其咽喉,內外合擊。”
“哦?快說來聽聽。”
朱由檢饒有興趣地看著洪承疇。
洪承疇指著地圖,開始詳細闡述他的戰術,整個戰術共分為四步。
第一步:掃清鬆山城周邊威脅,穩固鬆山右翼。
派一支精銳騎兵,鎮守鬆山西南的鬆嶺門,防止敵騎從側後迂回,對明軍後方發動突然襲擊。
同時,佯攻乳峰山。
佯攻的目標並非奪取該山,而是吸引多爾袞分兵回援,從而暴露出敵軍在錦州南牆防守的薄弱環節。
南牆臨近小淩河,相較於北牆而言,後金軍的設防較為薄弱,這將是明軍實施突破的關鍵所在。
第二步:集中主力突破高橋防線。
在發起進攻之前,先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
派一軍佯攻杏山,架起佛郎機、虎蹲炮轟擊城牆,以此吸引多爾袞的主力向西增援。
此時,明軍主力則而沿鬆山東麓急行軍至高橋,以“三段式戰術”穩步推進。
前鋒敢死隊持盾牌、短刀,全力破壞拒馬、壕溝,為後續步騎開辟前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