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櫟陽的麥田在春風中掀起金浪,嬴傒蹲在田埂上,玻璃水準器的氣泡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他身後三十名太學弟子手持測量尺,在田壟間穿梭,熒光雷紋標記的測量旗隨風舞動,宛如散落田間的星辰。
"公子,"陳武遞來改良後的青銅耒耜,犁頭嵌著玻璃合金刃,"按您的法子,犁地深度能增加三寸。"
嬴傒接過農具,指尖撫過刃口的鋸齒紋路:"試試便知。"他褪去外袍,露出內襯的蒙氏雷紋短打,踩進鬆軟的泥土,耒耜入土的瞬間,竟比傳統農具輕鬆三分。圍觀的農民發出驚呼,幾個膽大的少年湊近,眼中滿是好奇。
"這是何物?"一位老農用拐杖戳了戳耒耜的玻璃刃。
"玻璃合金,"嬴傒直起腰,擦了擦額角的汗,"比青銅鋒利,比精鐵輕便。老人家,您看這犁過的地,土塊都碎成粉末了,播下種子準能多活三成。"
老農用手捏碎土塊,點頭稱是。卻見人群中忽然分開一條路,幾名錦衣貴族騎馬而來,為首者正是楚國舊貴族熊啟,腰間的玉玨刻著古老的鳳紋。"嬴傒!"他勒住韁繩,"你擅自更改祖製,不怕遭天譴嗎?"
嬴傒直起身,玻璃水準器在陽光下劃出冷冽的光弧:"熊啟,你家的私田占了三百頃,卻讓佃戶們吃著麩糠,這才是天譴。"他指向遠處的太學弟子,"今日就按均田令重新劃地,五口之家分百畝,多占的,一律充公。"
熊啟的臉色鐵青:"你不過是個庶子,有什麼資格......"
"我沒資格,"嬴傒打斷他,取出胡亥親賜的玻璃印璽,"但陛下有。"印璽在田埂上落下,紅泥拓出清晰的"海晏"二字,"若不服,去鹹陽宮找陛下理論。"
農民們竊竊私語,有人認出印璽樣式,低聲議論:"是真的,去年冬月見過陛下用這個......"熊啟的隨從見狀,悄悄後退半步,手按在劍柄上卻不敢拔出——他們都知道,嬴傒的死士就藏在人群中。
"也罷,"熊啟咬牙,"但我倒要看看,你這均田令能種出什麼金麥!"
"金麥不敢說,"嬴傒示意陳武捧來木箱,"但能讓畝產從一石半,變成三石。"箱內整齊碼放著新麥種,顆粒飽滿如珠,在陽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這是太學改良的"海晏一號",用玻璃溫室培育,抗蟲耐旱。"
老農用指尖捏起一粒種子,對著陽光細看:"這麥種竟沒有蟲眼......"
"因為播種前用皂角水浸過,"嬴傒解釋道,"能防蟲黴。老人家,願意試試嗎?秋收後若沒增產,我賠你十石粟米。"
老農猶豫片刻,忽然跪地叩首:"老朽信公子!"他轉頭望向其他農民,"去年俺們給熊家交租,十畝地剩不下三石糧,如今公子給俺們地,還給良種,俺們怕什麼!"
人群沸騰起來,三十名農民當場報名領取麥種,太學弟子們開始用玻璃水準器劃分地塊。嬴傒看著忙碌的人群,忽然想起胡姬昨夜的密信:"後宮已將均田令繡在琉璃屏上,陛下每日臨摹,說是要學公子的字。"他摸出袖中的琉璃珠,珠內"傒胡"二字與田間的雷紋標記交相輝映,心中湧起一陣暖意。
正午時分,第一塊界石被立起。玻璃材質的界石上,"五口百畝,永為世業"八個大字用熒光顏料刻就,陽光照射下隱約可見雷紋暗紋。嬴傒親手將界石埋入地頭,老農用渾濁的眼睛盯著界石,忽然伸手撫摸刻字,仿佛在觸摸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老人家,"嬴傒輕聲說,"以後這塊地,就是您的了。想種麥種麥,想栽桑栽桑,沒人能搶走。"
"公子......"老農哽咽,"俺活了六十歲,頭回知道,土地能是自家的。"
熊啟再也看不下去,策馬離去。嬴傒望著他的背影,心中清楚,這隻是開始。舊貴族的勢力盤根錯節,但隻要百姓嘗到了甜頭,便是最穩固的根基。他轉頭望向陳武,後者正指揮死士們分發玻璃量器,每個量器上都刻著"公平"二字。
"陳武,"嬴傒說,"告訴太學,下個月在各郡縣辦農技學堂,就用這玻璃量器當教具。"
"諾!"陳武握拳行禮,鎧甲上的蒙氏雷紋與界石的熒光遙相呼應,"末將親自去督辦,讓每個農民都能看懂刻度。"
暮色降臨時,櫟陽的田間亮起點點火光,農民們圍坐在新劃的地頭,用玻璃燈照亮麥種。嬴傒坐在田埂上,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忽然想起現代農村的豐收場景。那時的他隔著實驗室的玻璃觀察作物,如今卻能親手觸摸每一粒種子,感受泥土的溫熱。
"秦歌,"他對著晚風低語,"你說科技要造福於民,現在我做到了。這些玻璃界石,就是大秦農民的護身符。"
星空漸亮,嬴傒摸出胡姬送的玻璃鎮紙,鎮紙上的芍藥花紋在火光中若隱若現。他知道,此刻的椒房殿,胡姬一定也在望著同一輪明月,或許正用熒光粉在絹帛上記錄今日的喜訊。
這一夜,關中農田的玻璃界石反射著星光,宛如撒在大地上的碎鏡。嬴傒躺在田頭,聽著蟲鳴與農民的鼾聲,忽然明白:真正的天鏡,不在天上,而在百姓眼中,在每一寸耕耘的土地裡。當均田令的春風吹遍大秦,便是海晏河清的開端。
"公子,"陳武遞來披風,"該回城了。"
嬴傒搖頭:"再等等,我想多看會兒星空下的麥田。"他望向遠方,新立的界石在夜色中閃著微光,如同無數雙眼睛,見證著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黎明的第一縷陽光掠過界石時,嬴傒站起身,拍去衣上的泥土。老農用玻璃量器量出首份麥種,抬頭望向他,眼中滿是希望:"公子,等麥子熟了,給您送新麵餑餑吃!"
"好,"嬴傒笑道,"我等著。"他頓了頓,聲音堅定,"以後每年都有新麥吃,年年都是豐年。"
春風卷起田間的塵土,卻掩不住玻璃界石的光芒。嬴傒知道,這光芒將隨著均田令的推行,照亮大秦的每一寸土地,讓每一個百姓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種出屬於自己的未來。
喜歡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請大家收藏:()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