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太學的觀星台在深冬晨霧中若隱若現,嬴傒的玻璃馬車碾過結冰的石板路時,車轅鑲嵌的鏡堡碎玻璃在霧中折射出幽藍的光。他掀開熊皮簾幕,看見太學博士李明正站在台基下,懷中抱著一具裹著錦緞的長筒物事,筒口邊緣閃爍著玻璃特有的冷光。
"公子,"李明迎上馬車,錦緞下的器物發出輕微的碰撞聲,"按您說的用石英玻璃磨製的物鏡,終於在第三十次退火時成功了。"他的袖口沾著細密的砂粒,"放大倍數達到了二十倍,能看清月麵上的環形山。"
嬴傒踏下車,玻璃靴底在冰麵上滑出細碎的痕跡。他跟隨李明登上觀星台,木製台階儘頭是一座圓形穹頂建築,穹頂由可開合的玻璃嵌板構成,此刻正緩緩向兩側滑動,露出幽藍的天空。台中央架設著一具鐵架支撐的望遠鏡,鏡筒長達三尺,末端的目鏡閃爍著微光。
"來看看。"李明扶著鏡筒轉向東南方,嬴傒湊近目鏡,眼前的景象讓他呼吸一滯——木星如一顆溫潤的玉珠懸浮在黑暗中,其側四顆微小的光點清晰可見,正圍繞著木星緩緩轉動。想起穿越前在天文台看過的木星係統,喉頭泛起一絲苦澀,"這是木星的衛星,伽利略...哦不,古聖早就觀測到了。"
辰時三刻,胡亥的鑾駕意外抵達。少年皇帝裹著狐裘跳下車,龍靴在冰麵上打滑,指著觀星台驚呼:"皇叔!這大筒子...是看神仙用的?"他湊到目鏡前,卻因身高不夠隻能踮腳,"呀!星星怎麼變大了?還長了小尾巴!"
"陛下請看,"嬴傒示意李明調整鏡筒指向月亮,"那不是尾巴,是木星的衛星。"當胡亥看清月麵坑窪的細節時,驚得後退半步,冠冕上的玻璃珠墜子叮當作響,"月宮裡...沒有嫦娥?"
"嫦娥乃傳說,"嬴傒用玻璃教鞭指向星圖,圖上用熒光粉標注著二十八宿,"真正的天鏡,是這些星辰運行的規律。"他想起現代天文學的知識,心中一陣感慨,"太學弟子已算出,木星繞天一周需十二年,可據此製定更精準的曆法。"
正午時分,觀星台的玻璃穹頂完全打開。嬴傒指導弟子們繪製《玻璃星圖》,透明的玻璃畫板上,星辰的位置被熒光粉精確標記。忽然,李明指著望遠鏡驚呼:"公子!熒惑星...好像在往東走!"
嬴傒湊近觀測,隻見火星在星圖上的位置果然偏離了常規軌跡。他想起穿越前學過的火星逆行現象,卻故意皺眉道:"熒惑東行,主刀兵之災,怕是蜀地要有動亂。"他指向星圖上的井宿區域,"太史書雲"井宿對應梁州",正是蜀地分野。"
胡亥嚇得抓住嬴傒的袖子:"皇叔救我!快派陳武去平亂!"
"陛下稍安,"嬴傒示意李明取來竹簡,"臣已算到三月之內必有變故,"竹簡上用墨線繪製著蜀地地形圖,"已令司農寺在漢中囤積糧草,用玻璃水道運輸,可保萬無一失。"想起現代的危機預警係統,他補充道,"此乃"天鏡示警",非人力所能違。"
黃昏時分,首批玻璃星圖繪製完成。嬴傒捧著畫板站在觀星台上,看著弟子們用玻璃棱鏡分解陽光,在地麵投下七彩光帶。張良匆匆趕來,錦袍上沾著雪粒:"公子,蜀地快馬回報,山民因賦稅暴動,司農寺的糧草果然及時送到。"他指向畫板上的熒惑星標記,"舊貴族在鹹陽散布謠言,說您"以妖術惑主"。"
"讓他們說去,"嬴傒用玻璃筆在星圖上圈出蜀地,"等陳武平亂歸來,就把這星圖立在鹹陽宮前,"想起博物館裡的古代天文儀器,他在畫板角落刻下蒙氏雷紋,"百姓隻信眼見為實,玻璃星圖比千言萬語更有力。"
夜風穿過觀星台的玻璃嵌板,吹動嬴傒的衣袍。他望著深邃的夜空,掌心的琉璃珠突然發燙,仿佛在呼應遙遠的星辰。"秦歌,"他在心中低語,用的是穿越前的名字,"你在天文台用射電望遠鏡觀測星係時,可曾想過,兩千年前的一麵玻璃鏡,能讓一個帝國借天象穩固政權?"
三日後,陳武平亂的捷報傳回鹹陽。嬴傒趁機在鹹陽宮前樹立三丈高的玻璃星圖碑,碑身刻著二十八宿與九州分野。胡亥親自主持揭幕儀式,當陽光透過玻璃碑投射出清晰的星象時,圍觀的百姓紛紛跪拜,山呼"天鏡庇佑"。
"公子,"李明捧著新改良的望遠鏡跑來,鏡筒上加裝了玻璃濾光片,"用這鏡看太陽,能看到黑子!"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太學弟子說,這黑子的多少,似乎與年成有關。"
嬴傒接過望遠鏡,想起現代的太陽活動研究。"繼續觀測,"他將望遠鏡指向太陽,透過濾光片看到斑駁的黑子,"把每年的黑子數記下來,十年後,或許能找到規律。"他知道,這場天文觀測不僅是為了政治,更是為了探索自然的奧秘,為大秦的科技發展奠定基礎。
暮色中的太學觀星台,玻璃穹頂如同一顆晶瑩的露珠,鑲嵌在鹹陽城的夜色中。嬴傒站在台頂,看著弟子們用玻璃量器測量星軌,想起穿越初至時連一塊皂角都要精打細算,如今卻能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
"公子,"張良遞來一封密信,"寡婦清商社在蜀地發現了新的水晶礦,夠造百具望遠鏡。"
嬴傒點頭,目光投向西南。那裡,更多的未知等待探索。而那些在觀星台中閃爍的玻璃儀器,終將如天鏡之光,照亮大秦在科學之路上的每一步前行,讓這個古老的帝國,在科技與文明的星輝下,走向更加遼闊的未來。
喜歡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請大家收藏:()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