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則展現出驚人的耐心和巧思,將一塊塊小木料,慢慢打磨成形狀統一的鏈節和刮板。
張大山則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總工程師,時刻檢查著每一個部件的尺寸和精度,解決著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當然,最關鍵的金屬部件,還得依靠鐵匠張老頭。
張大山拿著自己繪製的、關於軸套、鐵銷、加固鐵片的更詳細圖紙,再次拜訪了鐵匠鋪。
這一次,張老頭的態度明顯熱情了許多。
他對張大山那改良風箱的技術依舊讚不絕口,甚至主動詢問使用中是否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當看到張大山這次帶來的、明顯是為某個大型機械準備的鐵件圖紙時。
他雖然依舊好奇這“新家夥什”到底是什麼。
但卻沒有多問,隻是仔細研究了圖紙的要求。
“嗯……這軸套要求內壁光滑,還得耐磨。”
“這鐵銷數量不少,還得大小一致。”
“這加固片形狀有點怪,得費點功夫。”
他一邊看,一邊用他專業的眼光評估著。
“放心吧,鐵山叔。工錢和鐵料,等俺下次賣了藥材就給您送來。”
張大山說道。
“提錢乾啥。見外了不是。”
張老頭一擺手,“你上次幫俺那大忙,俺老頭子還沒謝你呢。”
“這些小鐵件,包在俺身上。鐵料你看著從那堆廢鐵裡挑,不夠俺再想辦法。”
“不過,你得讓鐵牛或者石頭過來給俺搭把手,拉拉風箱,掄掄小錘啥的。”
“那是自然。多謝鐵山叔。”
張大山心中感激。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人情,更是對方對自己的技術和人品的認可。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
鐵牛或者石頭,每天都會抽出半天時間,去鐵匠鋪給張老頭當學徒兼幫工。
張老頭也信守承諾,利用他精湛的技藝和那台效率大增的雙動風箱。
將張大山需要的各種鐵製部件,叮叮當當地鍛造了出來。
軸套光滑圓潤,鐵銷大小均勻,加固片也完全符合圖紙要求。
木材部件和金屬部件,都在以一種雖然緩慢、但卻異常堅定的速度,逐步完成。
牛棚外的空地上,漸漸堆滿了各種形狀各異的零件。
有長長的、帶著卯口的木槽板龍骨)。
有成百上千個鑽好孔洞的小木塊鏈節)。
有幾十塊大小一致的薄木板刮板)。
有幾個用硬木精心製作、邊緣還加固了鐵皮的輪軸。
還有鐵匠鋪那邊送來的、閃爍著烏黑光澤的軸套和鐵銷。
這些看似零散雜亂的部件。
王氏和孩子們,也常常會好奇地圍過來看這些“怪模怪樣”的零件。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