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尤其是在一個剛剛擺脫絕望、正奮力向上攀爬的家庭裡。
父親張大山的沉穩睿智、大哥鐵牛的堅實可靠、二哥石頭的機靈好學、三哥小山的勤奮向學。
這一切,都像無聲的春雨,悄然滋潤著家裡其他更年幼的孩子們的心田。
十二歲的栓子和十歲的柱子,這兩個不大不小、正處於懵懂又好動的年紀的男孩子。
他們身上的變化,雖然不像幾個哥哥那樣明顯,卻也在悄然發生著。
栓子的性子,像足了大哥鐵牛,老實,聽話,不愛多言語。
以前在老宅時,他總是默默地跟在哥哥們屁股後麵,讓乾啥就乾啥,從不多問一句。
分家之後,經曆了最初的惶恐和饑餓。
他似乎也比以前更沉默了些。
但細心的王氏發現,這孩子沉默的眼神裡,少了幾分茫然,多了幾分專注。
他不再像以前那樣,隻是被動地完成爹娘交代下來的活計。
他開始觀察。
他會默默地看大哥如何揮動斧頭,用最省力的方式將粗壯的木頭劈開。
他會看父親如何仔細地檢查農具,用簡單的工具將鬆動的鋤頭柄加固。
他會看二哥如何靈巧地處理那些陷阱捕獲的獵物,將皮毛完整地剝下。
然後,他會笨拙地去模仿。
家裡劈柴的活,以前都是鐵牛和石頭輪流乾。
現在,栓子也常常會主動拿起那把對他來說還有些沉重的柴刀,學著大哥的樣子,用力地劈砍那些細一些的樹枝。
雖然常常劈得歪歪扭扭,木屑亂飛,甚至差點砍到自己的手。
但他卻樂此不疲,劈完後還會學著大哥的樣子,將柴火整整齊齊地碼放在牆角。
家裡的木墩凳腿鬆了,他也會學著父親的樣子,找來藤條,用力地捆紮加固,雖然手法依舊生疏,但那認真的勁頭,卻讓人看了心頭發暖。
他就像大哥的一個小小的影子,用自己笨拙的方式,努力地學習著、模仿著,想要為這個家,多分擔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與栓子的“穩”不同,十歲的柱子,則更多地繼承了二哥石頭那份“活”。
這小子,是家裡幾個男孩中最調皮搗蛋的一個。
以前在老宅吃不飽飯的時候,他就敢偷偷摳牆皮吃。
分家後日子稍好,能勉強填飽肚子了,他那份旺盛的精力就更是無處安放。
掏鳥窩,攆雞鴨,追兔子……幾乎每天都要惹點小麻煩,讓王氏和花兒沒少操心。
但最近,張大山發現,這小子的“搗蛋”,似乎也開始有了新的方向。
他對二哥石頭那些神神秘秘的“寶貝”,主要是藥材和陷阱,表現出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石頭在院子裡晾曬藥材,或者整理那些捕獵用的套索、夾子時。
柱子總會像個小跟屁蟲一樣湊在旁邊,蹲在那裡,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不停地問。
“二哥,這個草根聞起來好苦,也能治病嗎?”
“二哥,你這個繩套是咋打的?兔子鑽進去就跑不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