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了一整個冬日的北風,仿佛也知曉了年關將至的喜慶。
在這除夕的前一晚,悄然收斂了它的凜冽。
天空難得地放晴,清冷的月光灑滿了寂靜的青石村。
也給村西頭那間孤零零的、修補過的牛棚,披上了一層銀霜般的清輝。
棚屋裡,卻是一片與屋外寒冷截然不同的忙碌與溫暖。
明天,就是除夕了。
這是張大山一家,自分家出來、獨立門戶之後,過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年。
意義之重,不言而喻。
全家人都卯足了勁,要讓這個年,過得有盼頭,有生氣。
一大早,天還沒亮透。
王氏和花兒就帶著弟弟妹妹們,開始了徹底的大掃除。
棚屋本就狹小,東西也少,按理說沒什麼可收拾的。
但她們卻做得格外認真。
牆角的蛛網被仔仔細細地掃了下來。
地麵被清掃得乾乾淨淨,甚至還用濕布擦了幾遍。
那幾件粗糙的木桌木凳,也被擦拭得露出了木頭本來的顏色。
就連牆角堆放的柴火,都被重新碼放得整整齊齊。
孩子們也像模像樣地拿著小掃帚,或者破布頭,跟著忙前忙後。
栓子和柱子負責把積攢的草木灰仔細地倒進屋後的堆肥坑。
丫丫則幫著娘親漿洗衣物,雖然天氣寒冷,小手凍得通紅,卻毫無怨言。
就連最小的豆子,也拿著一塊小抹布,煞有介事地擦著他能夠得著的炕沿。
整個棚屋,雖然依舊簡陋,卻被收拾得窗明幾淨,煥然一新。
下午,最讓孩子們期待的時刻到來了——貼春聯。
張大山拿出他早就寫好的、字跡依舊算不上工整的春聯。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勤勞致富家和事興”
橫批:“迎春接福”
他讓識字最多的小山,一字一句地念給弟弟妹妹們聽。
孩子們似懂非懂,卻都覺得這紅紙黑字充滿了神奇的魔力。
王氏則用家裡僅有的一點白麵,熬了小半碗濃稠的漿糊。
張大山踩著木凳,小心翼翼地將春聯貼在門框兩側和門楣上。
那鮮豔的紅色,如同兩簇溫暖的火焰,瞬間點亮了這個簡陋的家門,也點燃了全家人心中對新年的期盼。
“爹寫的字真好看。”
柱子仰著小臉,由衷地讚歎道,渾然忘了自己還不認識幾個字。
“那是。以後你們也要好好跟周先生學,寫出比爹更好看的字來。”
張大山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
棚屋灶台那邊,早已是香氣彌漫。
王氏和花兒正在緊張地準備著年夜飯。
那塊平日裡寶貝得不得了的臘肉被切下了一大半。
昨天鐵牛和石頭運氣好,又套住了一隻不算小的野兔,也被收拾乾淨,放進了鍋裡。
最讓人期待的,還是餃子。
白花花的麵粉被擀成一張張圓圓的皮。
肥瘦相間的豬肉混合著白菜野菜剁成的餡料,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孩子們都圍在旁邊,好奇地看著,不時地伸出小手想去偷捏一個,被王氏笑著拍開。
王氏一邊包著餃子,一邊嘴裡還哼著不成調的鄉間小曲。
她的臉上,帶著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而滿足的笑容。
分家出來,雖然日子苦,但心是安定的。
不用再看公婆的臉色,不用再擔心好東西被二房搶走。
自己辛苦掙來的,可以明明白白地給自家的孩子吃。
這種當家做主的感覺,讓她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當夜幕終於降臨,最後一縷殘陽隱沒在西山之後。
棚屋裡,那盞昏暗的油燈被點亮。
桌子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飯菜。
一大盆白胖誘人的肉餡餃子。
一大碗香氣撲鼻的燉兔肉燒臘肉。
還有一盤翠綠的炒野菜。
主食是熬得濃稠金黃的小米粥。
這絕對是張家有史以來最豐盛的一頓年夜飯。
“吃飯了。過年了。”
張大山坐在主位,舉起自己的粗瓷碗。
“爹祝大家,新年身子康健,吃飽穿暖。”
“也祝咱們家,來年的日子,像這鍋裡的肉一樣,越過越有滋味。”
“好。”
孩子們齊聲歡呼,紛紛舉起自己的碗。
“謝謝爹。”
“爹娘過年好。”
“哥哥姐姐過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