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山家那座嶄新的、在村西頭顯得格外醒目的“磚房”,如同平地裡長出的一棵奇樹。
在喬遷之後的短短幾天內,便迅速成為了整個青石村村民們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談資,如同長了翅膀,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青石村。
起初,很多人還不相信。
畢竟,在所有人的記憶裡,張大山這一房,自從被老宅苛刻地分出來之後,就一直是貧窮、潦倒、甚至快要活不下去的代名詞。
誰能想到,這才短短一年多的功夫。
當初那副家徒四壁、幾乎要餓死的慘狀,還曆曆在目。
這才多久功夫,就能蓋起新房子了?
而且,還不是村裡常見的那種低矮潮濕、搖搖欲墜的破泥屋。
而且聽去看過的人說,那房子還不是一般的土坯房。
是用一種看著就結實、顏色也更深的“磚頭”砌的。
牆體筆直,屋頂還蓋了亮閃閃的青瓦片。
比村裡絕大多數人家的房子都要寬敞、都要氣派。
這怎麼可能呢?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越來越多的村民,找著各種各樣的借口,往村西頭跑。
有的假裝去河邊挑水。
有的假裝去山腳砍柴。
有的乾脆就直接跑到張大山家新開墾出來的地頭附近,“歇歇腳”。
他們的目光,卻都若有若無地,瞟向那座矗立在荒地旁、嶄新的院落。
當他們親眼看到那座方方正正、牆體堅固、窗明幾淨的新房子時。
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深深的震驚和……難以掩飾的羨慕。
太不一樣了。
跟村裡那些低矮、潮濕、歪歪扭扭、動不動就掉土渣的泥巴房比起來。
張大山家這座新房,簡直就像是仙人施法變出來的一樣。
“我的老天爺。這……這真是大山家蓋的?”
一個婦人捂著嘴,壓低聲音對同伴驚歎道。
“可不是咋地。俺前幾天還看著他們一家老小在那和泥、做磚坯呢。”
“沒想到,這才個把月功夫,真就蓋起來了。”
“你看那牆砌得多直溜,那屋頂多氣派,還蓋了瓦呢。”
“這得花多少錢啊?”
“誰知道呢。怕是不少。”
“大山這小子,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羨慕,是普遍的情緒。
誰不羨慕呢?
當最初的震驚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便是潮水般湧來的、複雜難言的羨慕之情。
是啊,羨慕。
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世世代代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誰不希望能住上這樣寬敞亮堂、冬暖夏涼的好房子?
能擁有一座可以安穩遮風避雨、讓妻兒老小不再受凍挨餓的像樣房子,是每一個莊稼漢最樸素、也最深切的願望。
可這個願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遙不可及。
需要幾代人的積攢,需要勒緊褲腰帶,一分一厘地從牙縫裡省。
即便是這樣,也未必能蓋起一座比祖上傳下來的老屋好多少的新房。
而張大山,這個曾經被他們視為“窩囊廢”、“倒黴蛋”的家夥。
竟然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就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讓他們如何能不羨慕?如何能不眼紅?
尤其是那些自家也住著破舊土房、時常要為修補漏雨屋頂而發愁的村民。
看到張家的新房,心裡更是像被什麼東西撓了一下似的,又酸又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