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張大山感到意外的是,村民們遇到一些家長裡短的糾紛,或者拿不定主意的難事時。
竟然不再像以前那樣首先去找村長張有德評理。
而是下意識地,會先來找他張大山商量,聽聽他的意見。
“大山兄弟,俺家跟隔壁李三家為了一點地界吵起來了,你給出出主意,這事兒咋辦才好?”
“大山哥,俺家小子不聽話,天天就知道往外跑,你說俺該咋管教他?”
“大山叔,俺看您家那水稻種得好,能不能教教俺們,明年也跟著種種?”
對於這些信任和求助,張大山並不會推辭。
他會耐心地傾聽,用自己掌握的道理和經驗,給出儘可能公正和實用的建議。
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借此謀取私利。
他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化解一些矛盾,幫助鄉親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他的這種處事方式,以及他在關鍵時刻展現出的擔當和能力,讓他在村民心中的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雖然他依舊是一介布衣,沒有任何官職和頭銜。
但他在青石村的實際影響力,以及在村民心中的分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那個隻會發號施令、卻無實際作為的村長張有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眾望所歸”。
這四個字,用來形容張大山此刻在青石村的境遇,再恰當不過了。
當然,這種民心所向,也讓某些人更加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劉員外躲在自家高牆大院裡,聽著下人彙報回來的、關於張大山如何在村裡施恩布德、收買人心的消息。
氣得臉色鐵青,將好幾個心愛的瓷器都摔得粉碎。
他精心策劃的“發財”大計,被張大山這麼一攪和,幾乎是徹底泡湯了。
不僅沒能賺到預想中的暴利,反而因為對比,讓自己的名聲在村裡臭不可聞。
他現在走在路上,都能感覺到村民們投來的那種鄙夷和怨恨的目光。
這讓他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他對張大山的恨,也因此而達到了頂點。
而村長張有德,則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他這個名義上的“一村之長”,如今在村民眼中,幾乎成了一個笑話,一個擺設。
大家有事不再找他,有難也不再指望他。
反而都去信賴那個被他視為“眼中釘”的張大山。
這種權柄旁落、威信掃地的滋味,讓他比死了還難受。
他看著張大山家門口那每日絡繹不絕的求水、求糧、求助的人群。
看著那些村民臉上對張大山發自內心的感激和擁戴。
他的心裡,充滿了強烈的嫉妒、不甘和……一絲難以言喻的恐懼。
他知道,自己若再不想辦法壓製住張大山這股勢不可擋的崛起之勢。
那他這個村長,怕是真的要當到頭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