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比青陽縣城要雄偉壯觀得多的、城牆高聳、樓閣連綿的巨大城池輪廓,出現在了他們的視線儘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南陽府府城。
到了。
“爹,小山,你們快看。那就是府城。好大!”
石頭第一個從牛車上跳了起來,指著遠處那座沐浴在夕陽下的雄城,發出一聲充滿震撼的驚呼。
就連一向沉穩的小山,此刻也忍不住睜大了眼睛,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激動和一絲小小的緊張。
眼前的這座府城,與他們之前所見過的任何城鎮都不同。
那高大厚實的青磚城牆,在夕陽下泛著古老而威嚴的光澤,如同巨獸般匍匐在大地上。
城牆之上,旌旗招展,隱約可見身披鎧甲的士卒在往來巡邏。
寬闊的護城河,波光粼粼,環繞著整個城池。
城門樓更是高達數丈,氣勢恢宏,上麵懸掛著“南陽府”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城門口,車水馬龍,人流如織,各種口音的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充滿了繁華熱鬨的都市氣息。
這與他們熟悉的、寧靜閉塞的青石村,簡直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張大山也同樣被眼前這座府城的規模和氣派所震撼。
但他更關心的,還是如何儘快找到合適的住處,安頓下來。
他知道,府城裡的開銷,遠非縣城可比。
他們帶來的盤纏雖然不算少,但也經不起大手大腳的花費。
而且,小山馬上就要麵臨至關重要的府試,必須給他找一個安靜、舒適、便於溫書的環境。
在向城門口的守衛繳納了入城稅之後。
他們趕著牛車,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緩緩駛入了這座既陌生又充滿了吸引力的府城。
府城內的景象,更是讓他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寬闊平整的青石板街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雕梁畫棟的店鋪和宅院。
綢緞莊、銀樓、茶館、酒樓、藥鋪、書坊各種招牌幌子迎風招展,琳琅滿目。
街上行人如織,有穿著綾羅綢緞的富家公子和小姐,有行色匆匆的商賈旅人,有挑擔叫賣的小販,也有身穿統一服飾的官差衙役。
空氣中,彌漫著各種食物的香氣、脂粉的香氣、藥材的香氣,以及屬於大都市特有的那種喧囂與繁華的氣息。
石頭看得是眼花繚亂,嘴巴都合不攏了,不停地拉著父親和三哥介紹著。
小山雖然也對這繁華景象感到新奇,但他更多的是在默默地觀察和感受著。
他注意到,街上的行人中,有不少像他一樣,穿著學子襴衫、背著考籃的年輕人。
他們大多行色匆匆,眉宇間帶著幾分緊張和期盼。
顯然,都是從各地趕來參加府試的童生。
這種無形的、彌漫在空氣中的競爭氛圍,讓小山的心也再次微微收緊。
張大山沒有心思去欣賞這府城的繁華。
他憑借著之前趙四海給的一些簡單指點,以及向路邊行人打聽。
終於在靠近城南一處相對僻靜、但離貢院考場也不算太遠的巷弄裡,找到了一家看起來還算乾淨整潔、價格也相對公道的小客棧。
客棧的掌櫃是個看起來頗為和氣的中年人。
他似乎也見慣了前來應考的學子,對張大山他們這一身打扮倒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輕視。
張大山要了一間相對安靜、光線也還算充足的後院客房。
雖然房間不大,陳設也極其簡單,隻有一張床鋪和一張小桌子。
但至少還算乾淨,而且遠離了街麵的喧囂,適合小山溫書。
安頓好住處,將牛車和老黃牛也妥善安置在客棧的後院。
父子三人這才算真正鬆了一口氣。
石頭依舊是按捺不住好奇心,嚷嚷著要出去逛逛,被張大山嚴厲地製止了。
“府城不比縣城,人多眼雜,莫要惹是生非。”
“你這幾日,就老老實實地待在客棧裡,幫你三弟打理一下生活,或者自己溫習一下爹教你的那些算術和生意經。”
“等考完了,爹再帶你們好好逛逛。”
張大山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保證小山能以最佳的狀態去迎接考試。
任何可能的分心和乾擾,都必須排除。
小山也明白父親的苦心。
他沒有絲毫怨言,在簡單地用過客棧提供的粗茶淡飯之後,便立刻回到房間,點亮油燈,鋪開書卷,開始了考前最後的衝刺。
府城裡的夜,似乎比鄉村要喧囂得多。
即使是在這偏僻的巷弄裡,依舊能隱約聽到遠處傳來的絲竹管弦之聲和觥籌交錯的喧嘩。
但這一切,都與小山無關。
他的整個世界裡,隻剩下那盞昏黃的油燈,那散發著墨香的書卷,以及那個承載著他全部夢想和家族期望的、即將到來的府試。
窗外,星光點點,夜色漸深。
張大山和石頭,則輪流守在小山的房門外,像兩個最忠誠的衛士,為他驅趕著一切可能的乾擾,也為他默默地祈禱著。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