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府貢院前那麵巨大的榜單。
如同平地裡投下的一顆驚雷。
將“青陽縣青石村張小山,府試第七名”這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個在場考生的心中。
也如同長了翅膀的信使,以最快的速度,向著四麵八方傳遞著這份榮耀與驚喜。
張小山自己,在經曆了最初那如同置身夢境般的狂喜與不敢置信之後。
在那洶湧人潮的簇擁下,在那無數道羨慕、嫉妒、或者驚歎的目光注視下。
他的心,反而漸漸地沉靜了下來。
他緊緊地握著父親那粗糙而溫暖的大手。
感受著二哥石頭那因為過度興奮而微微顫抖的臂膀。
他知道,這一切,都不是夢。
他真的做到了。
他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沒有辜負恩師的教誨。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為自己,也為這個家,贏得了這份沉甸甸的榮耀。
按照大寧朝的規矩。
府試放榜之後,所有榜上有名的學子,都需要在規定的時日內,前往府衙的學曹司。
查驗身份,登記造冊,領取由府衙頒發的、證明其“童生”身份的文書和腰牌。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流程。
更是他們從一個普通的“白身”,正式跨入“士”的門檻,獲得國家承認的“預備役讀書人”身份的象征。
張大山對此自然是極為重視。
他顧不上連日來的辛勞和等待放榜時的煎熬。
在確認了小山的名字和名次無誤之後。
便立刻帶著兩個兒子,在其他相熟的、同樣考中了的青陽縣考生的指引下。
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前往那座在他們眼中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的南陽府府衙。
府衙門前,早已是車水馬龍,戒備森嚴。
但對於這些剛剛金榜題名的“新晉童生”,衙役們的態度倒也還算客氣。
經過一番驗明身份和簡單的詢問之後。
小山順利地在學曹司的書吏那裡,驗過了自己的考引和戶籍證明。
然後在名冊上,用他那日益工整清秀的楷書,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青陽縣青石村,張小山。
書吏仔細核對無誤後,便從旁邊一個上著鎖的木箱裡,取出了一份用上好綿紙印製的、蓋著南陽府大印的正式文書。
以及一枚用黃楊木精心雕刻而成、上麵刻著“童生張小山”字樣的小小腰牌。
“恭喜張案首,賀喜張案首。”那書吏將文書和腰牌遞給小山時,臉上也帶著幾分職業性的笑容,語氣也比對待其他普通童生時,更多了幾分客氣。
畢竟,府試第七名,這在整個南陽府數百名考生中,也算是極其優異的成績了。
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此刻結個善緣,總沒有壞處。
“有勞大人了。”小山連忙躬身接過,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有些顫抖。
他將那份沉甸甸的文書和那枚光滑溫潤的腰牌緊緊攥在手裡。
感受著那份真實不虛的重量,以及那份足以改變他一生的榮耀。
從這一刻起,他張小山,便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農家少年了。
他是一名光榮的、受官府認可的——大寧朝童生。
這意味著,他擁有了參加更高一級“院試”,去博取“秀才”功名的資格。
意味著,他可以免除自身的徭役,減輕家庭的負擔。
意味著,他將來在鄉鄰麵前,甚至在官府差役麵前,都可以挺直腰杆,享受一定的優待和尊重。
這不僅僅是一份功名。
這更是一張通往更廣闊世界、擁有更多可能性的“通行證”。
張大山和石頭,在一旁看著小山鄭重地接過文書和腰牌,心中也是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驕傲和自豪。
尤其是張大山。
他看著兒子那張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卻又努力保持著鎮定和謙遜的小臉。
看著他身上那件雖然樸素、卻也因為這份功名而顯得格外挺拔的學子襴衫。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這個家,因為這個孩子的努力,而正在冉冉升起的希望。
領取完憑證,父子三人沒有在府城過多停留。
雖然石頭還想再逛逛那些讓他眼花繚亂的商鋪和集市。
雖然張大山也想趁機再采買一些家裡需要的物資。
但他們心中那份想要立刻回家、與親人分享這份巨大喜悅的渴望,早已是迫不及待了。
歸途,與來時那份充滿了未知和焦慮的心情截然不同。
牛車依舊是那輛吱呀作響的牛車。
道路依舊是那條坑窪不平的土路。
但父子三人的臉上,卻都洋溢著輕鬆、喜悅和難以掩飾的自豪。
小山不再像來時那樣,全程都緊繃著神經,捧著書卷苦讀。
他也會饒有興致地,聽著二哥石頭講述著府城的各種奇聞異事。
或者,與父親一起,暢想著家裡未來的美好光景。
他的眉宇間,少了幾分少年人的青澀和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