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大院裡,那份因為小山府試高中而帶來的喜悅與喧囂,早已沉澱下來。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內斂,也更加令人心弦緊繃的期盼與凝重。
每一個張家人,都清楚地知道,接下來的這場院試,對於小山,對於整個張家,究竟意味著什麼。
那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考試。
那是通往“秀才”功名的最後一道天塹。
一旦躍過,便是鯉魚化龍,青雲平步。
家族的命運,或許就將因此而徹底改變。
這份沉甸甸的期盼,如同空氣般彌漫在院落的每一個角落。
也化作了每一個家人心照不宣的、默默的行動。
母親王氏,還有大兒媳巧巧、長女花兒,這三位家中的女眷。
她們仿佛將所有的心思,都傾注在了如何為小山營造一個最舒適、最不受打擾的備考環境之上。
小山那間位於東廂房的書屋,每日裡都被她們打掃得一塵不染。
窗欞上的油紙,被花兒細心地用新熬的米漿重新糊過,確保透光最好,又能擋住初春的寒風。
書桌上,那方周先生所贈的端硯,每日都會被巧巧用清水仔細擦拭乾淨。
研磨出來的墨汁,也總是恰到好處的濃稠烏亮。
小山換下的每一件衣衫,都會被她們用新打的井水,加上一點點珍貴的皂角,洗得乾乾淨淨,再用燒熱的石塊燙得平平整整。
她們知道,讀書人講究儀容整潔,這不僅關乎體麵,更關乎心境。
在飯食上,她們更是費儘了心思。
每日清晨,當小山還在睡夢中時。
王氏便會悄悄起身,去廚房裡,用家裡那隻專門為小山燉湯的小陶鍋,細火慢熬。
有時候是補氣健脾的黃芪山藥粥。
有時候是益智安神的核桃蓮子羹。
有時候,是張大山特意從山上尋來的、據說能明目清心的野菊花,泡上一壺帶著淡淡清香的茶水。
她們變著花樣,想讓小山在繁重的苦讀之餘,能得到最好的營養補充和身體調理。
她們很少會主動去打擾小山的溫書。
隻是在送飯送水的時候,才會用最溫柔的眼神,看一眼那個伏案苦讀的瘦弱身影。
然後,又會悄無聲息地退出去,將那份深沉的母愛與期盼,都默默地藏在心底。
她們會在夜深人靜時,跪在堂屋裡那尊簡陋的灶神牌位前,一遍遍地為小山祈禱。
祈求老天爺保佑,祈求列祖列宗顯靈。
讓小山能順利通過這場至關重要的考試,光耀張家門楣。
而家裡的男丁們,則用他們最直接、也最有力的方式,表達著對小山的支持。
大哥鐵牛,如今早已是家裡農活和鐵匠活計上的絕對主力。
他將那八畝田地侍弄得如同畫卷一般,無論是耕種、灌溉還是田間管理,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他還利用在鐵匠鋪學到的手藝,將家裡所有的農具都修整得鋒利耐用。
甚至還嘗試著,按照父親的指點,對那架龍骨水車的一些易損部件進行了加固和改良。
他用自己那寬厚而沉默的肩膀,為弟弟撐起了一片無需為生計操勞的天空。
二哥石頭,則將他那份機靈勁兒和商業天賦,發揮到了極致。
他更加頻繁地往返於青石村和臨水鎮之間。
不僅將家裡出產的藥材、精麻布、米酒、醬料等都賣出了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