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德自從上次因為賑災款糧的事,跟劉員外鬨翻,又被張大山家小山考中秀才的事兒給徹底壓了風頭之後。
他就徹底心灰意冷,稱病辭了村正的差事,整日裡把自己關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村裡的事兒是半點也不再過問了。
用他的話說,“俺老了,不中用了,這村裡的事兒啊,愛咋咋地吧,俺是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他這一撂挑子不要緊,整個青石村,立刻就成了一盤散沙,群龍無首。
村正的位子空了出來,縣衙那邊似乎也沒急著派新的人來接任,或許是覺得這窮山溝裡也沒啥油水可撈。
族裡的那幾個族老,更是指望不上。
他們年紀大了,自家那點事兒還掰扯不清楚呢,哪有那閒工夫去管全村的死活?
於是乎,青石村就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混亂和無序狀態。
比如,前陣子下了幾場大雨,山上的洪水裹著泥沙衝了下來,把村口那條唯一通往外麵的土路給衝塌了好幾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擱在以前,村長肯定會組織人手去修。
可現在,沒人張羅,那路就一直那麼塌著,坑坑窪窪,連個牛車都過不去。
村民們要去鎮上趕集或者辦事,都得繞好幾裡山路,苦不堪言。
再比如,村裡那幾口公用的淺水井,因為年久失修,加上之前旱災的折騰,井壁多有坍塌,井底也淤積了不少泥沙。
出水量越來越小,水質也越來越差。
可就是沒人想著去組織人手淘一淘,修一修。
家家戶戶都隻顧著自家那點用水,哪還管得了彆人?
還有村裡的一些公共設施,比如那座早已破敗不堪的小土地廟,那幾條用來灌溉田地的、早已淤塞不通的舊水渠。
更是無人問津,任由它們在風雨中飄搖,一天天地爛下去。
鄰裡之間的矛盾糾紛,也比以前多了起來。
東家丟了隻雞,懷疑是西家偷的。
西家地裡的菜被豬拱了,又賴是東家沒看好牲口。
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吵得臉紅脖子粗,甚至大打出手。
以前,好歹還有個村長或者族老出來說和說和。
可現在,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怕誰。
村裡那股子淳樸和睦的鄉風,也漸漸地被這種戾氣和紛爭所取代了。
張大山將這一切,都默默地看在眼裡,心裡也是沉甸甸的。
他知道,一個村子,若是沒了主心骨,沒了規矩,沒了人管事。
那就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散了,水一衝就垮了。
長此以往,不用等什麼天災人禍,光是這內部的混亂和消耗,就足以讓這個本就貧困的村莊,徹底走向衰敗。
他不是不想管。
以他如今在村裡的聲望和實力,若是他肯站出來振臂一呼。
響應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可他也有自己的顧慮。
他不是官府任命的村正,沒有那個名分。
更重要的是,他家裡的攤子也越鋪越大,各項產業都剛起步,正是需要他投入全部精力去打理的時候。
孩子們的學業和技藝培養,也都需要他時刻關注和指點。
他實在是分身乏術啊。
他常常會在夜深人靜時,一個人坐在新房的廊簷下,望著窗外那片漆黑沉寂的村莊,久久地沉默不語。
他的心裡,充滿了對這個村莊未來的擔憂,也充滿了對自己該如何選擇的迷茫。
青石村,這個生他養他的地方,這個承載了他兩世記憶的故土。
難道,就真的要這樣,一點點地沉淪下去,再也看不到希望了嗎?
他不知道。
他隻知道,眼下的青石村,真的是百廢待興,也人心思變啊。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