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了清嗓子,說道:“這曲轅犁的法子,也不是啥稀罕玩意兒,都是俺從一本講農事的舊書上看來的,自個兒瞎琢磨著做出來的。”
“俺琢磨著,既然這東西好用,那也不能光俺一家藏著掖著。”
“所以,俺打算,把這做曲轅犁的法子,教給大家夥兒。”
“讓咱們青石村,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這省勁兒好使的新犁,往後種地,也能輕鬆些,收成也能高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話一出口,人群中頓時就炸開了鍋。
“啥?大山哥您您要把這做犁的法子教給咱們?”
“我的老天爺啊,這這可是真格的?”
村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年頭,但凡是有點看家本事的手藝人,哪個不是把自家的秘方訣竅捂得嚴嚴實實的,生怕被外人學了去?
可這張大山,竟然竟然願意把這麼好的東西,就這麼輕易地教給大家夥兒?
這這心胸,這份氣度,也太讓人佩服了。
“大山哥,您您真是咱們青石村的大恩人啊。”張河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了。
錢大爺也紅著眼圈,連連點頭:“是啊,大山,你這可是積了大德了。”
張大山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夥兒安靜下來。
“各位叔伯兄弟,先彆急著謝俺。”他正色道,“這做犁的法子,俺可以教。但這犁,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做出來的。”
“它對木料的要求高,得用那種結實耐磨的硬木,還得找那種帶著點天然弧度的才好。”
“最關鍵的,還是這犁頭。”他指著那閃爍著烏黑光澤的鐵犁頭,“這東西,必須得請像鐵山叔那樣手藝精湛的老鐵匠,用好鐵料,千錘百煉才能打製出來,尋常的小爐匠,怕是弄不來。”
他這話,也給那些心思活絡、想著是不是能輕易仿製的人,提前潑了盆冷水。
是啊,這犁看著好,可要做出來,怕也不是件容易事。
光是那犁頭,就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
“那那咋辦啊?大山哥。”有人又開始犯愁了。
“法子嘛,總是人想出來的。”張大山說道,“俺琢磨著,咱們可以這麼辦。”
“木料的事兒,各家各戶自己想辦法去山裡尋摸。隻要用心找,總能找到合適的。”
“這犁身的製作,相對簡單些,隻要尺寸掌握好了,俺可以帶著鐵牛和柱子,先做出一兩副樣子來,大家夥兒再照著學,或者乾脆就請俺們幫著做,給點辛苦錢就成。”
“至於這犁頭”他頓了頓,“就得靠咱們村的鐵山叔了。咱們可以幾家合夥,湊點好鐵料,或者直接出錢,請鐵山叔按照俺畫的圖樣,統一打製一批出來。”
“這樣一來,既能保證犁頭的質量,也能省下不少工夫。”
他這個提議,立刻就得到了大家夥兒的一致讚同。
能用上新犁,多打糧食,花點錢,出點力,那算啥?
於是,一場圍繞著“推廣曲轅犁”的新的集體行動,便在張大山的倡議和組織下,再次在青石村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村民們的熱情,比上次修水利時還要高漲。
畢竟,這曲轅犁的好處,是他們親眼所見,也是能最直接地關係到自家收成的。
一時間,青石村的山林裡,到處都能聽到砍伐木材的“咚咚”聲。
張大山家的院子裡,也再次變成了臨時的“木工房”和“設計室”。
鐵牛和柱子,在父親的指導下,忙著加工犁轅、犁底等關鍵部件。
石頭和小山,則幫著父親,將曲轅犁的各個部件的尺寸和連接方式,都仔仔細細地畫在草紙上,做成簡易的“圖紙”,方便大家夥兒參考。
鐵匠張老頭那邊,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村裡好幾戶人家都湊了錢或者鐵料,排著隊等著他打製那種新式的“彎犁頭”。
老鐵匠雖然嘴上抱怨著“這下可把俺老頭子給累死了”,但臉上那股子得意和滿足勁兒,卻是怎麼也藏不住的。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