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從藥王山初次學成歸來。
便在村東頭李老漢那樁急症上,小小地露了一手。
用幾副看似尋常的草藥湯劑,硬生生地把那隻差半隻腳踏進鬼門關的老漢給拉了回來。
這事兒,在青石村,那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村民們瞅著丫丫那丫頭的眼神,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不再是以前那種看自家尋常閨女的眼神。
而是……多了幾分敬畏,幾分信賴,也多了幾分說不出的期盼。
他們知道,這張先生家的二姑娘,怕是真的學到了神仙師傅的真本事了。
往後,他們這青石村的爺們兒媳婦們,有個頭疼腦熱,急病險症的。
說不定就真不用再眼巴巴地等著那鎮上的郎中,或者求神拜佛聽天由命了。
張大山自然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他知道,自家閨女丫丫,雖然年紀還輕,醫術也還隻是初窺門徑。
可那份仁心,那份好學,那份對醫道的執著。
卻是實實在在的。
再加上她如今也算是有了正經的師承。
將來,在這醫道一途上,定然能有所作為。
而青石村,也確實是太需要一個能紮下根來、隨時能為大家夥兒解除病痛的好大夫了。
“這事兒,不能再拖了。”張大山心裡頭盤算著。
“丫丫既然有這份心,也有這份能耐。咱們就得給她搭好台子,讓她能安心地做好救死扶傷的準備。”
於是,在又一次的“公社會”碰頭會上。
張大山便鄭重地,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新想法。
“各位叔伯兄弟,”他看著眾人,聲音沉穩地說道。
“咱們青石村如今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家家戶戶不愁吃穿,各項營生也都辦得紅紅火火。”
“可這人啊,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
“以前咱們村裡窮,缺醫少藥的,有個頭疼腦熱,大多也隻能硬扛著,不然就是找郎中用些不知名的土方子瞎對付。”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這種苦日子,俺張大山是不想再讓大家夥兒過了。”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每一個理事,語氣變得更加懇切。
“如今,俺家丫丫,也算是學了些粗淺的醫術回來了。”
“前幾日李家老漢那事兒,想必大家夥兒也都瞅見了。”
“俺琢磨著,咱們是不是也該趁熱打鐵,由村裡‘公中’出麵,再由咱們張家也幫襯一些。”
“給丫丫這孩子,在村裡頭,正兒八經地,建起一個‘青石醫館’來?”
“就叫‘濟民堂’,或者……啥名頭都成,隻要能讓咱們村裡人,往後有個看病抓藥的方便去處。”
“讓那些平日裡舍不得花錢去鎮上看郎中的老人孩子,或者那些突發急症、等不及去外麵求醫的危重病人。”
“都能在咱們自家村裡,得到及時的救治和照料。”
“這不僅僅是為丫丫尋了個安身立命的差事,更是為咱們整個青石村,添了一道活命的保障啊。”
張大山這話一出口,堂屋裡頓時就響起了一片壓抑不住的抽氣聲和激動的議論聲。
建醫館?
這……這可是他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