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公倉’之中,可供分配的純利糧食共計一百八十二石。”
這話一出口,堂屋裡頓時就響起了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我的老天爺!這……這純利竟然還有這麼多?”
“一百八十多石糧食,還有……還有十多貫銅錢?這……這都夠咱們村裡好些人家過上大半年了!”
村民代表們一個個都驚得是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雖然也知道那水磨坊和榨油工坊生意好,可也沒想到,這刨去所有開銷之後,還能剩下這麼多“純利”來。
錢大爺和張河更是激動得胡子都翹起來了。
“張先生,這……這可真是……太讓人驚喜了!”
張大山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夥兒稍安勿躁。
“這錢糧,是咱們大家夥兒一起出力掙回來的,是咱們青石村共同的家當。”
“如今這頭一筆純利出來了,自然也該讓大家夥兒都沾沾光,嘗嘗這集體的好處。”
“依俺看,”他話鋒一轉,終於說到了最關鍵的地兒,“咱們先前修水利、建磨坊、包括日常在磨坊油坊幫工的時候,不是都記了各家各戶出的‘工分’嗎?”
“俺的意思是,咱們這頭一回分紅利,就得按照這‘工分’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就是,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這“按勞取酬”的原則,先前在“約法三章”的時候,張大山就已經跟大家夥兒提過了,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如今,這白花花的銀子和沉甸甸的糧食就擺在眼前,要真刀真槍地開始分派了,眾人心裡頭那份激動和期盼,自然是更加強烈了。
“張先生,您說的是!就該按工分來!”張河第一個就站起來表態。
“誰出力多了誰就多得,這最是公道不過了!這樣往後村裡再辦啥集體營生,大夥兒乾活的勁頭,肯定也更足了!”
錢大爺也撚著胡子,連連點頭:“是啊,這法子好。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這才是能讓咱們這集體長久興旺下去的根本啊。”
有了這兩位在村裡最有威望的人帶頭。
其他幾個村民代表和甲長,也都沒有異議,紛紛表示讚同。
“那……張先生,”李老四有些期盼又有些忐忑地問道,“這工分,先前記是記了,可這一個工分,到底能值多少錢糧呢?這要是算不清楚,怕是……也容易出亂子吧?”
這確實是個關鍵問題。
張大山點點頭:“老四哥問到點子上了。”
“這具體的‘工分’值多少,還有這‘分派’的比例,確實得有個明明白白的章程。”
“俺的意思是,咱們這頭一回,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可以先拿出這‘公中’純利的……比如說,拿出個四成,來給大家夥兒分紅。”
“剩下的六成呢,還得留著,做咱們村的‘公共事業儲備’和‘興辦新營生’的本錢,確保咱們這‘公家’的底子越來越厚實。”
“至於這一個工分到底能折算多少錢糧,咱們就得把這拿出來分紅的總錢糧,再除以咱們村這段日子以來,所有參與集體事務的人積攢下來的總工分數。”
“這樣一算,不就能算出每個工分大概值多少了嗎?”
“當然,這具體的數目,還得請豆子那孩子,仔仔細細地,幫著咱們核算清楚。”
“到時候,把各家各戶的工分數,還有這每個工分能分到的錢糧數,都清清楚楚地寫出來,張榜公示。”
“誰家該得多少,都一目了然,誰也不能有話說。”
他這個“先定總額,再算單價,最後公開透明”的法子,可以說是既兼顧了集體的長遠發展,又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分配的公平和透明。
也讓那些原本還有些擔心“算不清楚”或者“分不均勻”的村民們,徹底放下了心。
“好!張先生這法子,俺們都服氣!”
“就按您說的辦!咱們都信得過您,也信得過豆子那孩子!”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