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兩輪的戰車,四輪的輜重車,還有那專門用來載人的、帶有車篷的“安車”。
雖然這些車輛的形製,大多還比較原始。
可其中一些個關於車輪的構造、車軸的安裝、車廂的承重、以及挽具的設計等方麵的記載。
卻也給了張大山不少新的啟發。
“這車輪子,要想讓它轉得更順溜,更省力,關鍵就在這車軸和軸承上。”張大山瞅著書上的圖樣,心裡頭盤算著。
“咱們現在用的這木頭軸,摩擦力太大,還容易磨損發熱。要是能想法子,給它換成更耐磨、也更光滑的材料,比如……用那經過反複鍛打的上好熟鐵做軸心,再配上用硬木或者青銅打製的套筒,裡頭再抹上些個好油脂,那轉動起來,豈不是要順暢得多?”
“甚至……要是能弄出些個圓溜溜的小鐵珠子,或者小鐵滾柱子,夾在那軸心和套筒之間,讓它們滾動起來,那摩擦力,怕是還能再小上不少呢。”
這就是後世那“滾珠軸承”和“滾柱軸承”的雛形了。
雖然以眼下青石村的技術條件,要想製造出那麼精密的玩意兒,還有些難度。
可至少,也給他指明了一個改良的方向。
“還有這車廂,”他又琢磨著,“咱們現在這個,就是幾塊木板釘的,又笨又重,還拉不了多少東西。”
“書上說,這車廂的承重,主要還是靠那底下的幾根大梁。”
“要是能把這大梁的材質選好了,結構也設計得更科學些,比如用那更輕便、也更堅韌的竹木複合結構,或者用那三角形的穩定結構。”
“那這車廂的自重,就能減輕不少,載貨的量,自然也就能提上去了。”
“至於這減震嘛……”張大山瞅著書上那些個畫著帶有彈簧狀構件的“安車”圖樣,眉頭也微微皺了起來。
這個時代,可沒有後世那種螺旋彈簧或者鋼板彈簧。
要想給這硬邦邦的馬車減震,怕是……有些個難度。
“不過,”他轉念一想,“書上倒是提到過,有些個高檔的馬車,會在車軸和車廂之間,用那柔韌的皮革條子,或者用那經過特殊處理的、富有彈性的彎曲木條,來做連接和緩衝。”
“雖然效果可能比不上後世的彈簧,可也總比這硬碰硬地顛簸要強上不少吧?”
“還有這挽具,”他繼續琢磨著,“咱們現在給騾馬套車用的那些個繩索和皮帶,瞅著就勒得慌,怕是也影響了它們使力。”
“書上畫著幾種更合理的挽具樣式,有那套在脖子上的頸圈式,也有那綁在胸前的胸帶式,據說都能讓牲口拉車的時候,更省力,也更舒坦些。”
張大山越琢磨,這腦子裡頭的念頭就越多,也越興奮。
他當即便鋪開紙筆,就著那昏黃的油燈。
將自己這些個關於改良運輸馬車的奇思妙想,都一點點地,用他那獨特的“簡筆畫”和“新式數目字”,給它勾勒描畫了出來。
什麼帶軸承的車輪,輕便堅固的車廂,簡易的減震裝置,還有那更科學的挽具。
一時間,各種各樣新奇的念頭,都彙聚在了他的筆尖。
第二日一早,張大山便拿著他那畫了滿滿幾張紙的“改良馬車設計圖”。
興衝衝地,找到了正在木工房裡帶著學徒們趕製新織機的柱子,和正在鐵匠鋪裡揮汗如雨打製農具的鐵牛。
“柱子,鐵牛,你們倆都過來瞅瞅。”
“爹這裡,又琢磨出了個新玩意兒。”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