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青石村的“三合土”大道,算是徹底修成了。
從村口到張家大院,再到那水磨坊、榨油工坊、還有新建的石灰窯。
那幾條最是要緊的主道,如今都變得是寬闊平坦,堅硬如鐵。
莫說是尋常的行人走在上麵,輕快得像是能飛起來似的。
就是那滿載著糧食貨物的騾車牛車,跑在上麵,也比以前那坑坑窪窪的石子路,不知道要穩當了多少倍,也快了多少倍。
村民們瞅著這條嶄新的大道,心裡頭那個美啊,就甭提了。
每日裡,但凡是得了空,都喜歡到這新路上來回地溜達幾圈。
用腳後跟使勁地跺跺那堅實的路麵,感受著那份前所未有的踏實和自豪。
可這路修好了,新的問題,卻也跟著冒了出來。
“爹,您瞅瞅。”
這日,石頭趕著兩輛滿載著“青石優品”的騾車,準備往鎮上送貨。
可剛出了村口沒多遠,其中一輛騾車的車輪子,就發出了“嘎吱嘎吱”的怪響。
拉車的騾子,也顯得有些個吃力,走幾步就得停下來喘口氣。
“這路是好走了,可咱們家這幾輛老掉牙的騾車牛車,怕是……有些跟不上趟了啊。”石頭抹了把汗,對著一旁送行的張大山抱怨道。
“以前路不好,車跑不快,倒也顯不出啥來。”
“如今這路平坦了,想讓它們跑快些,多拉些貨,就覺得……這些家夥什,忒不給力了。”
張大山聞言,也仔細地瞅了瞅那幾輛騾車。
這些車,大多還是他剛來青石村那會兒,從鎮上或者鄰村淘換回來的舊貨。
車輪子是實心的硬木,車軸也是簡單的木頭對木頭,轉動起來,全靠著抹點桐油潤滑。
車廂呢,更是簡陋得很,就是幾塊木板釘巴釘巴湊合起來的。
既不結實,也拉不了多少重物。
更彆提啥減震、轉向之類的講究了。
跑在以前那爛泥路上,慢悠悠地晃蕩著,倒也還能湊合。
可如今這路修好了,再用這些個老牛破車來運輸,那可就真是……好馬配了爛鞍,白瞎了這條好路了。
“石頭說的在理。”張大山點點頭,心裡頭也暗暗琢磨開了。
“這路修好了,是方便了運輸。可要是這運輸的家夥什跟不上,那這路的效用,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成,這車子,也得想法子,給它好好地拾掇拾掇,改良改良才行。”
他送走了石頭,便又一頭紮進了自家那間堆滿了各種圖紙和工具的“研發工房”裡。
再次翻出了他腦海中的那本寶貝似的《天工開物》。
仔仔細細地,研讀起那《舟車》一篇來。
書上畫著不少古代車輛的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