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上了一兩株向日葵或者牽牛花,還有些個從山上挖回來的不知名的小野花。
雖然還隻是些個不起眼的小點綴,卻也給這個古老而又煥發了新生機的小山村,平添了幾分說不出的雅致和……溫馨。
村民們的生活,也因為這些變化,而變得更加舒心和愜意了。
以前啊,一到冬天,那屋裡頭就跟冰窖似的,一家老小都得縮在被窩裡頭不敢出來,娃兒們手上腳上都是凍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今有了那熱乎乎的煤火炕,屋裡頭暖烘烘的,娃兒們也能光著腳丫子在炕上跑來跑去了,小臉蛋也紅撲撲的,再也不用受那挨凍的罪了。
以前啊,做頓飯能把人熏得眼淚鼻涕直流,還得費老鼻子勁兒去拉柴火,一天到晚身上都帶著股煙火味兒。
如今有了那好使喚的煤火爐子,不僅省柴省力,火力還旺,廚房裡頭也乾淨了不少,牆壁都不像以前那樣被熏得黑乎乎的了。
婦人們臉上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說話的聲氣兒,也敞亮了不少。
她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拾掇家務,去照看娃兒,或者……去花兒那布坊裡頭,學點紡織染布的手藝,給家裡添補些進項。
“哎,自從家裡盤了炕,換了新爐子,俺這老寒腿啊,今年冬天就沒咋犯過!”村口曬太陽的李大爺樂嗬嗬地對旁邊人說。
“可不是咋地,俺家那幾個皮猴子,以前一到冬天就咳嗽,今年冬天,連個噴嚏都沒打過!”王家嬸子也接口道。
整個青石村,都透著一股子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好光景。
眼瞅著村裡頭大半的人家都住上了新房,用上了新炕新爐子。
這日子也漸漸地,從那年頭的忙碌裡頭,緩過勁兒來了。
地裡頭的莊稼也種下了,各家作坊的營生也都有條不紊地乾著。
張大山便又召集了“公社會”的幾個理事,還有各甲的甲長,在自家那寬敞的堂屋裡頭議事。
“各位叔伯兄弟,咱們村如今這光景,比起以前,那可是……換了新天了!”張大山滿麵春風地笑著說道。
“家家戶戶住新房,燒熱炕,用新爐,這日子,過得舒坦!”
“這都是托了張先生您的福啊!”張河帶頭說道,臉上滿是感激和敬佩。
“要不是您領著咱們,想法子燒磚燒瓦,又弄出那煤火炕和煤爐子,咱們哪能有今天這好日子!”
“是啊是啊,張先生就是咱們青石村的活菩薩,大救星!”其他幾個也都紛紛附和,言語間充滿了真誠。
張大山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夥兒安靜下來。
“這好日子,是咱們大家夥兒一塊兒乾出來的,不是俺一個人的功勞。”
“是大家夥兒信得過俺,肯跟著俺一塊兒下力氣,才能有今天這番景象。”
“如今這村容村貌也變了,大家夥兒這心氣兒也高了。”
“俺琢磨著,咱們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如今這日子也漸漸好起來了,是不是也該……好好地慶賀慶賀?”
“辦個慶典,讓全村老少都樂嗬樂嗬,也給咱們這新生活,討個好彩頭!”
他這個提議一出口,立刻就得到了所有人的熱烈響應。
“好!好啊!張先生這話說得在理!就該好好慶賀慶賀!”錢大爺一拍大腿,激動地說道。
“咱們青石村,可好些年沒這麼揚眉吐氣過了!以前哪個村子看得起咱們?如今啊,十裡八鄉的,誰不羨慕咱們青石村的好日子!”
“張先生您說咋辦,咱們就咋辦!要錢出錢,要力出力,絕不含糊!”其他理事和甲長們也都摩拳擦掌,興奮不已。
於是,在張大山的主持下,一場旨在慶祝村莊新貌、展望美好未來的“青石村振興慶典”,便熱熱鬨鬨地籌備了起來。
這可是青石村開天辟地頭一回的大事,村裡頭,家家戶戶都行動了起來。
那些日子過得寬裕些的人家,主動捐出些錢糧來,充當慶典的開銷。
豆子那“公積金”的賬本上,一下子就多了好幾貫錢和十幾石糧食的進項。
有手藝的人家,則主動承擔起紮彩棚、做道具的活計。
柱子領著他那些木工房的學徒,叮叮當當,沒幾天就搭起了一個像模像樣的戲台子。
雖然簡陋了些,可也算是青石村頭一個能唱戲的地兒了。
婦人們,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她們聚在一塊兒,嘰嘰喳喳地商量著慶典那天要拿出啥樣的拿手好菜。
張家嬸子說她做的紅燒肉最是拿手,李家嫂子說她蒸的白麵饅頭又暄又軟。
王氏和巧巧她們,更是打算把自家那幾樣輕易不示人的“秘製醬菜”和“青石春”米酒都給它貢獻出來。
好讓全村人都嘗嘗鮮,也顯擺顯擺自家的手藝。
就連那些半大的娃兒們,也都興奮地,跟著大人們一塊兒忙活。
他們幫著跑前跑後,傳遞消息,或者跟著周文軒和村學堂裡的幾個大孩子,學唱幾首喜慶的歌謠,排練幾個簡單的舞蹈。
雖然不成章法,可那份天真爛漫的喜悅,卻也給這忙碌的籌備,增添了不少樂趣。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