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原創獨發
那棉花地裡頭,撒了石灰粉之後,又重新補種了一些種子。
過了那麼七八天,先前那些沒精打采、黃蔫蔫的小苗兒,葉片子漸漸地就轉了綠。
新補種的那些,也都爭先恐後地從土裡頭鑽了出來,雖然還是細細弱弱的,可那股子勃勃的生機,卻是瞅得人心裡頭發亮。
張大山瞅著這光景,知道這地裡的酸氣兒,算是被那石灰給治住了。
可他這心裡頭,還是有些個不踏實。
畢竟是頭一回種這金貴的棉花,萬一再出點啥岔子,那可就真是欲哭無淚了。
“不成,還得再給它們加把勁兒才行。”張大山尋思著。
他想起那《天工開物》裡頭,關於育秧育苗的法子。
說是有些個嬌貴的種子,或者想讓它們長得更壯實些,就得先弄個“溫床”出來。
把那土給它整理得又鬆又肥,再想法子給它保暖保濕。
等那苗兒在溫床裡頭長得壯實了,再移栽到大田裡去,那成活的幾率,可就大多了。
眼下這棉花苗雖然已經出土了,可看著還是有些個瘦弱。
要是能給它們也弄個類似“溫床”的精細照料,那自然是更好。
他便又領著鐵牛和石頭,在那棉花地旁邊,尋了塊背風向陽、土質也相對好些的地塊。
用那新燒出來的青磚,矮矮地砌了一圈,圍出那麼幾分地的“育苗區”來。
又從山裡頭,背回來不少腐爛的樹葉子和鬆針,摻和上些草木灰和細沙。
仔仔細細地,鋪在著“育苗區”裡頭,做成了鬆軟肥沃的“營養土”。
然後,他便讓王氏和花兒她們,把那些長得最是瘦弱、或者出苗太密的棉花小苗兒。
都小心翼翼地,連根帶土地,從大田裡頭起出來,移栽到這“育苗區”裡頭。
移栽的時候,那株距行距,也都比先前那耬車播種的,要更寬敞些,也更均勻些。
確保每一棵小苗兒,都能有足夠的空隙去伸展根係,也能曬到足夠的日頭。
這還不算完。
張大山又讓柱子,用那輕便的竹子,紮了幾個半圓形的棚架子,罩在這“育苗區”上頭。
白天日頭好的時候,就把棚架子掀開,讓棉花苗多曬曬太陽。
到了晚上,或者天陰下雨的時候,就把那厚實的草席或者自家布坊試織塗了桐油的厚麻布給它蓋上去。
保溫保濕,還能防些個霜凍和小蟲子。
這般精細的伺候,可真是把鐵牛他們給瞅得一愣一愣的。
“爹,這……這棉花也太金貴了吧?比伺候那地主家的少爺還要精心呢。”石頭忍不住嘀咕道。
張大山瞪了他一眼:“你懂個啥!這棉花要是種好了,那可是能讓咱們全家冬天都穿上又軟和又暖和的新棉襖,蓋上厚實的新棉被的好東西!比那金元寶還要實在!”
除了這“育苗區”的精細照料,那大田裡的棉花,張大山也沒敢放鬆。
他每日裡都得去地裡頭轉悠好幾圈。
看看那墒情如何,是不是該澆水了。
瞅瞅那壟溝裡是不是又長出新草了,得趕緊除了。
他還從《天工開物》裡頭,學來了那棉花打頂掐尖的法子。
等那棉花苗長到一尺來高,有了七八片真葉的時候。
便讓花兒和丫丫她們,小心地,把那頂尖上最嫩的那個芯兒,給它掐掉。
“爹,這好端端的棉花尖兒,為啥要給它掐了啊?多可惜啊。”丫丫有些不解地問道。
“傻丫頭,”張大山笑道,“這棉花啊,跟那豆角黃瓜一個理兒。你不給它掐了尖,它就一個勁兒地往上長個兒,不肯好好地開花結果了。”
“把這頂尖的‘瘋頭’給它去了,那養分才能往旁邊那些枝杈上走,才能結出更多、也更大的棉桃來。”
這番道理,娃兒們雖然聽得是半懂不懂,可也曉得,爹說的,指定是沒錯的。
便都仔仔細細地,照著張大山的吩咐,給那些棉花苗,都去了頂,掐了尖。
如此這般,又是澆水,又是除草,又是打頂,又是間苗。
直把那幾畝棉花地,伺候得比那繡花還要精心。
許是老天爺也看不過他們一家人這般辛苦。
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天時倒也還算湊合。
雖說也下了幾場不大不小的春雨,可大部分時候,還是晴朗暖和的。
那棉花苗,得了這般精心的照料,再加上先前那石灰改良了土質。
長勢果然就跟那吹了氣的皮球似的,一天一個樣兒。
那葉片子,變得是又大又綠,油光鋥亮的。
那稈子,也長得是又粗又壯,挺拔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