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山伸出兩根手指頭:“趙大哥是爽快人,俺也不跟您兜圈子。這棉布,俺打算……這個數。”
趙四海看了看,心裡頭盤算了一下,也是暗暗點頭。
這個價錢,比起那粗麻布,自然是要貴上不少。
可比起那真正的鬆江棉布,卻又要便宜了一大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加上這布料的質地確實是上乘,拿到府城去,那些不差錢的富戶人家,指定是搶著要。
“成!”趙四海當即便拍了板,“張老哥,您這五匹棉布,我老弟全要了!”
“不僅如此,往後你們青石村能織出多少這樣的棉布來,我老弟就收多少!”
“價錢嘛,就按著今日這個章程來。若是將來你們能織出帶顏色的,或者帶花樣的,那價錢……咱們再往上抬抬!”
這可真是……瞌睡遇上了枕頭啊!
張大山也沒想到,這頭一回試水,竟然就這麼順當。
兩人當即便又商議了後續供貨的一些個細節。
比如,這棉布的幅寬、匹長,還有那交貨的周期等等。
趙四海更是爽快地,當場就預付了一大筆定金,說是讓張老哥先拿回去,也好添置些紡車織機,多招募些人手。
“張老哥,不瞞您說,這等好棉布,在臨水鎮怕是還顯不出它的金貴。”趙四海壓低了聲音說道。
“我老弟打算,把這些布都運到南陽府城去,那邊的大戶人家多,識貨的人也多,指定能賣出個好價錢。”
“隻是,這產量……怕是得跟上才行啊。府城那邊的需求,可不是小數目。”
張大山點頭道:“趙大哥放心,這棉花的好處,俺們村裡人也都看見了。開春之後,指定會有更多人家跟著種。”
“這紡紗織布的人手,俺也會儘快招募起來。這產量嘛,往後隻會越來越多。”
“那就好!那就好!”趙四海搓著手,滿臉喜色。
“張老哥,咱們這買賣,往後可就長久了!我老弟估摸著,光是這棉布,一月至少也得有個……先來個十幾二十匹試試水,若是銷路好,再往上加!”
趙四海也是老江湖,知道這新東西,產量一下子也上不來,不敢把話說得太滿。
“十幾二十匹?”張大山心裡頭盤算了一下,以花兒她們如今的手藝和人手,再加上村裡婦人們的潛力,這個數目,努努力還是能達到的。
“成!就先按趙大哥說的這個數來!”
這頭一筆棉布生意,就算是……成了!
而且,還是個能下長久金蛋的大買賣!
從趙四海那裡出來,張大山和石頭爺兒倆,都是喜不自勝。
石頭更是興奮得直搓手:“爹,您看看,這棉布可真是個好東西啊!比咱們那藥材和米酒,來錢還要快呢!”
“那是自然。”張大山笑道,“這衣食住行,‘衣’字可是排在頭一位的。隻要東西好,那就不愁沒銷路。”
他心裡頭盤算著,這棉布的生意一旦做開了,那他們張家,乃至整個青石村的進項,怕是又要再上一個大台階了。
有了這筆錢,他不僅能給家裡人添置更多的田產,也能把村裡的各項營生,都辦得更紅火些。
這頭一批賣棉布得了二十多兩銀子,張大山當即便決定,先拿出二十兩。
“石頭,咱們去牙行那邊問問,看看村子附近,還有沒有合適的田地賣。”
“爹,這二十兩銀子,能買多少地啊?”石頭問道。
他記得先前家裡買那三畝上好的水澆地,可是花了足足六十兩銀子呢。
“上好的水澆地,自然是買不了幾畝。”張大山笑道。
“可咱們也不一定非得盯著那水澆地不是?”
“先前咱們開荒的那些旱坡地,如今種上了棉花,不也長得挺好?”
“用這二十兩銀子,去村子附近,尋摸那麼三四畝相對平整些的旱坡地,或者……乾脆就買上一畝上好的水澆地,先給家裡添點底子,也是好的。”
“等往後這棉布生意做大了,掙的銀子多了,咱們再慢慢置辦更好的田產。”
這田地,才是莊稼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有了地,心裡頭才能踏實。
石頭聽了,也是連連點頭:“爹說的是!還是爹想得周全!”
回到村裡,張大山把這好消息一說,王氏和花兒她們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當家的,這……這棉布真能賣這麼多錢?”王氏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孩兒他娘,你就瞧好吧!”張大山笑道,“往後啊,咱們家這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花兒更是信心滿滿:“爹,您放心,這紡紗織布的活計,俺和巧巧嫂嫂帶著村裡的姐妹們,指定能給它乾得漂漂亮亮的!”
“隻要這棉花能供得上,彆說是十幾二十匹,就是再多些,俺們也能給它織出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