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棚頂鋪著厚厚的茅草,牆體下半截是青磚砌的,上半截是疏朗的竹木格柵。
地麵也用三合土打得平平整整,還特意留出了排水溝,每日的糞汙都能順著溝渠流到指定的積肥坑裡。
看著就比以前那些黑黢黢、臭烘烘的舊棚子,要強了不止十倍。
鐵牛也沒閒著,他領著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子,去鄰村和鎮上的集市。
又買回來好幾十隻活蹦亂跳的小雞仔、小鴨仔,還有十幾頭嗷嗷待哺的小豬崽。
“鐵牛哥,你這回可真是下血本了啊!”一個跟著去買豬崽的小子羨慕道。
“這一下子添了這麼多張嘴,往後可有你忙的了!”
鐵牛憨笑道:“忙點好,忙點才有吃的!”
把這些新添的“丁口”,都仔仔細細地,安置進了那寬敞明亮的新棚子裡。
每日裡,鐵牛和巧巧小兩口,還有王氏和花兒她們,都把這養殖場當成了自家的寶貝疙瘩似的,精心照料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喂食、飲水、打掃、防疫,丫丫也配了些簡單的、能防些小毛病的草藥水,讓鐵牛每日裡摻在飲水裡頭喂,哪一樣都做得是仔仔細細,不敢有半分馬虎。
巧巧更是細心,每日都要去棚裡轉上好幾圈,看看哪隻雞蔫了,哪頭豬不愛吃食了,都一一記下,回來跟鐵牛商量。
還真彆說,這新棚子就是好,飼料也跟得上。
那些新買回來的雞鴨豬崽,還有原先養著的那些。
一個個都像是吃了那仙丹妙藥似的,長得是飛快。
雞鴨們每日裡下的蛋,都比以前多了好幾成,那蛋殼也更硬實,蛋黃也更黃亮。
村裡人見了都說:“鐵牛家這雞蛋,就是比彆家的香!”
那些豬仔,更是跟吹了氣似的,一個個都吃得是肚皮滾圓,油光水滑,看著就喜人。
鐵牛每日去喂豬,那些小豬崽一見他就哼哼唧唧地圍上來,用那小鼻子在他腿上蹭來蹭去。
粗略地估摸了一下,光是這養殖場的肉蛋產量,比起以前,怕是足足能增加個五成還不止!
這下子,不僅張家自家每日裡都能吃上新鮮的雞蛋鴨蛋了。
娃兒們早上都能吃上一個香噴噴的煮雞蛋,那小臉蛋也養得紅潤了不少。
多餘的,還能拿到村裡頭,或者讓石頭帶到鎮上去賣,又給家裡添了一筆不小的進項。
至於那豬肉,雖然還得等上幾個月才能出欄。
可看著它們那膘肥體壯的模樣,鐵牛心裡頭,早就盤算著,今年過年的時候,能殺上幾頭大肥豬,讓全村人都跟著沾沾光,好好地解解饞了。
“當家的,你看看鐵牛如今,可真是把這養殖場給拾掇得有模有樣了。”王氏看著那熱鬨的養殖場,對張大山說道,臉上滿是欣慰。
張大山也笑道:“那是自然,鐵牛這孩子,打小就踏實肯乾,如今又肯用心琢磨,這養牲口的本事,怕是比村裡那些老把式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養殖場的擴建和產量的提升,也讓鐵牛這個平日裡不聲不響的憨厚小子,在村裡頭的威望,又悄悄地漲高了不少。
大家都曉得,這張家大郎,不僅打鐵是把好手,力氣大,乾活踏實。
如今啊,這養雞養鴨養豬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了!
有些村民,甚至還開始琢磨著,是不是也該跟著鐵牛學學這養殖的門道,自家也多養幾隻雞鴨,好給家裡添點油水。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