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縣縣衙後院,有一片專門開辟出來的官田。
這片地,平日裡主要是給縣衙裡的農官們,試種些新的稻麥品種,或者琢磨些改良農具的法子。
隻是這大寧朝承平日久,官場上下的心思,大多都放在了吟詩作賦、升官發財上頭。
對這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農事,反倒是不怎麼上心了。
所以,這片官田,平日裡也有些個荒疏,種出來的東西,也都是些個平平無奇的貨色。
王縣尊雖然也知道這農事的重要性,可他畢竟是文官出身,對此道也不甚了了。
再加上縣衙裡頭,真正懂農事的,也就那麼一兩個年老體衰、隻知道抱著老皇曆不放的老農官。
所以,這官田的產出,也就一直沒啥起色。
可今日,這片平日裡有些冷清的官田,卻是熱鬨非凡。
縣尊王大人,竟然親自帶著縣丞、主簿、典史等一眾佐貳官吏,還有那幾個平日裡隻在衙門裡喝茶看報的老農官。
都齊刷刷地,來到了這田埂之上。
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田地中央,那架由兩個壯碩衙役抬著的、造型有些奇特的嶄新犁具之上。
這犁,正是張小山代表青石村張家,獻上來的那架曲轅犁。
“張解元,”王縣尊指著那曲轅犁,對身旁一身青衫、神情恭謹的張小山說道。
“你所言此犁,能省力過半,深耕數寸,可當真?”
他雖然已經看了那份圖文並茂的《曲轅犁詳考》,也聽了張小山和周文軒的詳細講解。
可這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這農具好不好用,還得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才曉得。
“回稟大人,”張小山不卑不亢地答道,“此犁乃家父集數年心血,並參照古籍所載,反複試製改良而成。”
“已在我青石村及周邊數村試用兩年有餘,其功效顯著,絕非虛言。”
“今日特將此犁獻與大人,便是希望能借官府之力,將其推廣開來,以利農桑,造福一方百姓。”
“好一個‘利農桑,造福一方百姓’!”王縣尊撫掌讚道。
“本官就喜歡你這般有擔當、有見識的年輕後生!”
“來人!”他對著身後的衙役吩咐道,“牽兩頭最好的耕牛過來!”
“再把縣衙裡那幾位最有經驗的老農,也都給本官叫來!”
“本官今日,就要親眼瞧瞧,這張解元獻上來的‘神犁’,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很快,兩頭膘肥體壯、毛色油亮的耕牛,便被牽了過來。
幾個平日裡負責伺候官田的老農,也聞訊趕來,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好奇地打量著那架造型新穎的曲轅犁。
“這……這犁頭咋是彎的?”一個老農看了半天,忍不住嘀咕道。
“還有這犁壁,也跟咱們平日裡用的不一樣啊,看著圓乎乎的,能翻得動土嗎?”
“就是,這犁轅也忒短了些,怕是……不好使喚吧?”
這些老農,都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老把式了,對那傳統的直轅犁,是再熟悉不過。
如今看見這曲轅犁這般“離經叛道”的模樣,心裡頭自然是充滿了懷疑。
王縣尊也不理會他們的議論,隻是對張小山說道:“張解元,你家可有熟悉此犁操作之人?”
“回大人,我大哥鐵牛,便是村中用犁的好手,對這曲轅犁的使喚,也最為熟悉。”張小山答道。
“好!那就讓你大哥,先來給本官演示一番!”
鐵牛聞言,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他今日也特意換上了一身乾淨的粗布衣裳,雖然看著依舊是那副憨厚樸實的模樣。
可那雙常年勞作的粗壯臂膀,和那沉穩自信的眼神,卻也透著一股子莊稼漢特有的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