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因獻犁而名聲大噪,張大山“天工巧匠”的禦賜金匾更是如同一道金字招牌,吸引了無數目光。
隨之而來的,便是“青石優品”的聲名鵲起。
石頭帶領的商隊,如今再往臨水鎮和青陽縣城送貨,待遇已是今非昔比。
那些原本還對這些“鄉下貨”挑三揀四的鋪子掌櫃,如今見了石頭,都得客客氣氣地尊稱一聲“石二掌櫃”。
沒辦法,誰讓人家背後有縣尊大人的賞識,更有知府大人的青睞,如今更是得了聖上的嘉獎。
這“青石”二字,儼然成了品質和信譽的保證。
張大山深諳品牌的重要性,他知道,這來之不易的聲譽,必須用心維護。
他召集了家中負責各項產業的子女們,以及各作坊的主要管事,再次強調了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咱們青石村的東西,如今也算是有了名氣,這名氣是好東西,能給咱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可這名聲,也是最不經糟蹋的。一旦咱們的東西出了岔子,砸了招牌,那再想把這名聲掙回來,可就難了。”
“所以,從今往後,咱們各家作坊出產的每一件東西,都得給它打上十二分的精神,務必做到最好!”
他讓周文軒和豆子,協助各作坊,製定了更加細致和嚴格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檢驗標準。
比如花兒的布坊,每一匹布從紡線、織造到染色、整理,都有專人負責檢驗。
不合格的線不準上機,織疵的布不準染色,顏色不正、花紋不清的,一律不準出坊。
栓子的酒醬坊和豆腐坊也是如此。
釀酒的每一道工序,從選米、泡米、蒸煮、下曲到發酵、蒸餾,都有嚴格的時間和溫度控製。
做豆腐的豆子要精挑細選,鹵水的濃度要反複測試,壓製的時間也要根據豆腐的種類精準把握。
鐵牛的鐵匠鋪和柱子的車輛製造坊,更是對每一個部件的尺寸、材質、和工藝都有明確的要求。
“咱們要讓每一個從青石村出去的東西,都刻上‘青石優品,必屬精品’的印記!”張大山對眾人說道。
為了進一步強化“青石”品牌的形象,張大山還讓豆子設計了一個統一的“青石”標記。
那標記,以青石村後山的輪廓為底,上麵用篆書寫著“青石”二字,旁邊還配上了一株茁壯成長的禾苗,寓意著青石村生生不息的活力和以農為本的初心。
這個標記,被柱子用硬木精心雕刻成了大小不一的印章。
往後,無論是“青石春”的酒壇,“張氏豆醬”的醬罐,“花兒布坊”的彩布匹頭,還是鐵牛打製的農具,柱子製造的馬車,甚至是丫丫濟民堂開出的藥方包裝,都會仔仔細細地蓋上這個獨一無二的“青石”印記。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記,更是一份承諾,一份責任,也是青石村人對自己產品品質的自信。
石頭帶領的“青石優品”商隊,如今的規模也比以前擴大了不少。
除了原先那幾輛騾車,張大山又從“公積金”裡頭撥出款項,讓柱子的車輛製造坊,專門為商隊打造了五輛嶄新的“青石二號”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