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要做的,就是在這根軸和這個洞之間,塞滿會滾的‘小珠子’。”
這番直觀而又震撼的演示,瞬間就點醒了幾個兒子。
“爹,俺明白了!”
柱子第一個興奮地叫了起來。
“隻要讓車軸不是直接磨著車輪洞,而是壓在這些能滾的珠子上轉,那不就省力多了嗎?”
“對頭。”張大山讚許地點頭,“不過,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場圍繞著“軸承”的攻堅戰,就此展開。
他們首先嘗試的,是用最好的材料來製作。
柱子用他最好的手藝,找來了最堅硬、最耐磨的棗木心,精心打磨出一個光滑無比的木質軸套。
鐵牛則用新煉出的精鋼,鍛造出了一根同樣是打磨得光可鑒人的鋼製車軸。
他們以為,用鋼磨木,再加上最好的潤滑油,效果肯定會好很多。
然而,裝上車輪一試。
雖然比以前順滑了不少,但轉動的時間依舊不長,在高負荷下,依然會發熱。
這隻是改良,不是革命。
張大山知道,必須徹底貫徹“滾動代替滑動”的思路。
他再次畫出了新的圖紙。
這一次,圖紙上畫的,不再是簡單的軸和套。
而是在軸與套之間,增加了一圈小小的、圓滾滾的東西。
“鐵牛,爹要你,用咱們最好的鋼,給俺打出幾十個這樣的小鋼珠。”
“每一個,都要儘可能地圓,儘可能地光滑,大小也要一模一樣。”
“柱子,爹要你,用硬木和鐵皮,做出一個能把這些鋼珠固定住的‘圈’,讓它們能在這圈裡自由地滾動,又不會亂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任務,對兩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鍛造出大小一致、絕對圓滑的鋼珠,其難度,不亞於製作一件精美的首飾。
而製作那個能約束鋼珠的內外圈,更是對木工和鐵工配合精度的巨大考驗。
父子三人,幾乎是吃住都在工坊裡。
鐵牛廢寢忘食地,將一塊塊精鋼,在爐火中燒紅,再用小錘和特製的模具,一點點地敲打、修正、打磨。
廢掉了不知多少材料,燙傷了好幾次手指。
才終於勉強做出了一批大小還算均勻、表麵也足夠光滑的小鋼c珠。
柱子也發揮了他全部的聰明才智,用最堅硬的木料,配合鐵牛打製的鐵皮圈,反複地測量、修改。
終於製作出了一個能將那些鋼珠穩穩地容納在內的、簡易的“軸承座”。
當第一個雖然粗糙、但結構完整的“滾珠軸承”被組裝起來時。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們將這個新寶貝,小心翼翼地安裝到了一個新車輪上。
然後,張大山走到車輪旁,深吸一口氣,用儘全力,猛地一推。
奇跡,再次發生。
沒有了沉悶刺耳的“嘎吱”聲。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其輕微的、如同清風拂過般的“嗡嗡”聲。
那沉重的木質車輪,仿佛擺脫了所有的束縛,開始飛快地、流暢地、幾乎是悄無聲息地旋轉起來。
一圈,兩圈……十圈……五十圈……
它還在轉。
而且速度減慢得異常緩慢。
在所有人那如同見了鬼一般的、目瞪口呆的注視下。
那車輪足足空轉了小半柱香的功夫,才終於緩緩地、不情不願地停了下來。
“它……它怎麼不停啊!”石頭結結巴巴地說道,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為是自己看花了。
“一點聲音都沒有!”鐵牛也喃喃自語,撫摸著那依舊冰涼的車軸。
“爹……俺們……俺們成功了。”柱子更是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