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咚!”
沉重而富有節奏的搗碓聲,日夜不息地在山穀間回蕩。
那些經過浸泡軟化的竹料和麻料,在石灰水的混合下,被水力巨錘反複捶打。
漸漸地,它們失去了原本的形態,變成了一團團細膩、潔白、如同棉絮般的紙漿。
抄紙的工序,在張大山親自搭建的紙坊裡展開。
紙坊的牆壁特意開了幾扇大大的窗戶,保證了充足的光線。
花兒和丫丫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
她們雙手持著細密的竹簾紙模,在渾濁的紙漿槽中輕輕一晃,再平穩地抬起。
手腕的力道、出水的角度、起落的速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一層薄而均勻的、濕漉漉的紙膜,便如同白色的紗幔一般,神奇地附著在了竹簾之上。
抄好的濕紙,需要被小心地從竹簾上轉移到一塊平整的木板上。
一張張疊放起來,中間用濕布隔開。
再用一個巨大的、由柱子設計的螺旋壓力機,慢慢地將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壓榨出去。
最後,便是烘乾。
張大山專門建造了一間帶有中空火牆的“烘焙房”。
工人們將那些被壓榨過的、依舊濕潤的紙張,一張張地、小心翼翼地,貼在溫熱的牆壁上。
在恒定的微溫下,紙張被慢慢地烘乾、撫平。
幾天之後。
當第一批嶄新的“青石紙”,終於被從牆上揭下來時。
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一聲驚歎。
那紙,呈天然的淡黃色,帶著竹子的清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紙麵平整,光滑,質地堅韌,厚薄均勻。
拿在手裡,既有韌性,又不失輕盈。
品質遠非鎮上那些昂貴的草紙所能比擬。
第一刀嶄新的“青石紙”,被鄭重地送到了學堂。
整個學堂都沸騰了。
周先生撫摸著那光滑堅韌的紙麵,激動得雙手都在微微顫抖。
“好紙……好紙啊!”
“有了此物,何愁我青石村文風不盛,何愁寒門子弟無出頭之日啊!”
孩子們更是歡呼雀躍,他們小心翼翼地接過一張張新紙,如同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貝。
他們終於可以,不用再心疼紙張,儘情地在上麵書寫、練習了。
當晚,張家新房的堂屋裡,燈火通明。
張大山親自研好了墨。
王氏則在一旁,眼中含淚,口中念叨著,將對遠方兒子的思念和囑托,一句句地說出來。
“告訴小山,家裡一切都好,讓他不用掛念。”
“讓他在外麵好好當差,也要注意身子,彆累著了。”
“還有,天冷了,讓他記得多加件衣裳……”
張大山提起了毛筆,飽蘸濃墨。
在那張由自己親手造出的、散發著清香的紙上。
鄭重地,寫下了給三兒子小山的第一封家書。
“小山吾兒,見字如麵……”
筆尖劃過紙麵,順滑流暢,墨跡清晰,毫無洇散。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