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子的婚事一定下,王氏心裡的一塊大石算是落了地。
可她這口氣還沒喘勻,目光又落在了院子另一頭的木工房。
那裡,她的五兒子柱子,正如同往常一樣,全神貫注地,對著一堆木料敲敲打打。
這孩子,哪都好。
手藝精,心思純,乾活踏實,從不讓人操心。
可就是這性子,比栓子還要悶上三分。
栓子隻是不愛說話。
這柱子,眼裡除了那些木頭、榫卯、機關,怕是就再也容不下彆的東西了。
“當家的,你說……柱子這親事,可咋辦喲。”
王氏又開始發愁。
“給他介紹尋常的姑娘,怕是說不到一塊兒去。”
“他這木頭性子,彆把人家姑娘給悶壞了。”
張大山看著兒子那專注的身影,卻是笑了。
“孩兒他娘,你放心。”
“柱子這樣的,自有他的緣分。”
“尋常姑娘是聊不來,可要是能尋個同樣懂點手藝,能欣賞他這門本事的媳婦,那不就是天作之合了嗎?”
正說著,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便送上門來了。
這日,一位“青石商會”的成員,南陽府城裡小有名氣的“蘇記繡莊”的蘇掌櫃,親自登門拜訪。
他帶來了一件令他頭疼不已的難事。
“張會長,您可得幫幫我啊。”
蘇掌櫃一臉的愁容。
“俺們繡莊最近接了一筆大單,是知府大人的夫人,要做一幅半人多高的‘百鳥朝鳳’的巨幅繡品。”
“可這麼大的繡品,需要一個極其巨大、又極其穩固的繡架。”
“俺們找遍了府城的木匠,做的繡架,要麼不夠結實,用久了會晃。”
“要麼就是木頭會受潮變形,影響了繡品的平整。”
“這可愁死我了。”
張大山聽完,與王氏對視一眼,兩人都笑了。
這真是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蘇掌櫃,這事,你算是找對人了。”
張大山指著木工房的方向。
“你去找我五兒子柱子,他是咱們這最好的木匠。”
“保管給你做得又穩當,又漂亮。”
於是,柱子便領了父親的命令,帶著兩個徒弟,拉著一車最好的木料,去了府城的“蘇記繡莊”。
在繡莊的後院工坊裡,他見到了蘇掌櫃和他的女兒——蘇巧兒。
那蘇巧兒,正是繡莊裡手藝最好的繡女,也是這幅“百鳥朝鳳”的主理人。
她年約十七,眉目清秀,身上帶著一股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和靈氣。
她不像尋常女子那般扭捏,而是直接向柱子闡述了她對繡架的要求。
“張師傅,我需要的這個繡架,首先,必須絕對的穩固,不能有絲毫晃動。”
“其次,它所用的木料,必須經過特殊處理,保證在任何天氣下,都不會因為乾濕變化而變形。”
“最後,它的結構,最好能方便我們隨時調整繡繃的鬆緊。”
她提的要求,專業而又精準。
柱子聽完,沒有多話。
隻是仔細地查看了繡莊的環境,測量了尺寸,又用手感受了一下空氣的濕度。
然後,他便開始埋頭畫起了圖樣。